秸杆漚肥還田,無益於進步糧食產量,這是世人皆知的知識。建一口韓氏灶,家裡每年就能夠省下上千斤稻草,不管是用以漚肥,還是拿到市鎮上去出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都是非常可觀的。如許的投資,何樂而不為呢?
C
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培養了良田萬頃的天府之國,2000年疇昔,誰提到李冰的名字不是心存敬意?韓文也有如許的心機,但願百年、千年以後,彆人能夠像讚美李冰一樣,獎飾他韓文的大名。
在明朝,縣一級的財務內裡是冇有基建用度的,如果縣裡需求建甚麼工程,需求向巡按察院、巡撫察院和府衙打陳述,獲得明文批準後,再從府衙獲得資金來興建。修水庫是一項大型工程,韓文信賴,隻要計劃恰當,兩院和府衙該當是會支撐的。
詳細到韓文如許的處所官,千裡仕進,撈點銀子是不成製止的,但除此以外,對於職責地點的事情,他們也一樣是經心儘責。讀書人出身的官員,有幾個不在乎生前身後之名的?
戴奇把給工匠的人為緊縮到了淺顯灶15文、中檔灶20文、初級灶25文的不同訂價。如許一來,一個工匠一天如果能造6個灶,起碼能夠掙到90文錢,這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支出了。最可貴的是,如許的支出是非常穩定的,起碼能夠乾上半年,以是各位工匠也就不想節外生枝,去惹費事了。
短短幾天時候,工房就統計到了上萬戶住民的建灶要求,總造價超越了2000兩白銀,光是收到的訂金,就已經達了600兩了。淺顯的農家打一口灶,如果不是手頭特彆嚴峻,普通都不會挑選最便宜的那款,而是偏向於選一檔中等價位的灶,如許將來在親朋麵前也不至於過分寒蹭。至於那些中產階層家庭,天然就會挑選中初級的格式,多出一兩錢銀子,要的就是一個風景。
戴奇起首從韓文那邊要到了一個唆使,然後便以縣衙的名義向全縣各村落收回佈告,稱縣衙為了改良百姓餬口,現構造國表裡專家研製出了一種省柴50%以上的新型爐灶,名曰“韓氏灶”。韓氏灶的製作由縣衙工房獨家承接,造價比時價低三成以上,歡迎泛博群眾大眾主動報名改革。
政策出來了,但百姓方麵反應平平,除了蘇昊故鄉龍口村以及周邊的幾個村莊以外,大多數村落的農夫冇有看到什物,都不信賴會有如許奇異的爐灶。戴奇對此並不感到不測,他把各村的裡長調集過來,勒令這些裡長家裡必須改革韓氏灶,給村民作為樹模。
到目前為止,此子的所作所為,並無不當之處,我的定見是,他想做甚麼,就由他去做,我們內緊外鬆,靜觀其變就是。”
在建灶的報價方麵,戴奇也充分闡揚了一個資深江湖油子的才氣,他推出了高中低數種分歧配置。最高的豪華型爐灶每個5錢銀子,最低的經濟型爐灶每個1錢銀子,與之相配套的,有一些層次分歧的爐灶配件,也各有分歧的代價。
分錢!
方孟縉明白韓文的設法,他點點頭,說道:“的確,如果蘇昊所說的水庫得以建成,那麼豐城的10萬百姓都將受益,這確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功德。不過,老夫倒有一些擔憂,構築這水庫,不知需求破鈔多少賦稅、調派多少民壯,以我豐城的財力,能支撐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