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我還活著就給我擺牌位了。”蘇昊笑道,“實在我也就是瞎蒙,剛好打出了幾口好井,那裡當得起地師的稱呼。”
聽到蘇昊說對本身的技術還不信賴,喻複陽可有些急了。他拍著胸脯說道:“蘇師爺,我不曉得你見過多少打井的匠人,要說在我們豐城縣,技術比我更好的,我不敢說冇有,最多一個巴掌就能夠數得過來。你如果不信,能夠去看看我們正在采的這口井。”
喻複陽倒是一下子回想起來了:“對對,我想起來了,我們村莊裡的人說過,那位地師老爺就是姓蘇,年齡也和你相仿,應當就是你。大師都說,你勘井百發百中,比最好的風水先生還要強出百倍。我家阿誰村莊,端賴了你指導打出來的兩口井,才保住了本年的收成。你不曉得,好多人家都擺了你的牌位,把你當作萬家生佛,給你燒香叩首呢。”
工食銀就是人為了,照喻複陽的說法,他的要求是一年100兩銀子的人為,再加上約莫3.3%擺佈分紅。像喻複陽本身開的煤窯,普通環境下一年的紅利也就是三四百兩銀子,按三十抽一,隻能拿到10兩擺佈,額度並不大。這筆抽頭的錢,用後代的術語來講,就是績效人為,是為了進步硐頭的事情主動性而設置的。
如許乾了五六年,喻複陽也小掙了一些錢,但此中的苦處也是無以言狀的。純粹當工匠的時候,他儘管著力做事便能夠。當了硐頭,就要調和山場主、官府、買家、義夫等各方的乾係,這都是要費時、費心並且費錢的。他采過的幾個煤窯,都未曾辦理窯照,但來交常常用於辦理差役的支出一點也很多。
“這些毛竹是做甚麼用的?”馬玉起首發問了,這個充滿獵奇心的秀才,對於統統未知的東西都非常有興趣。
蘇昊問道:“如果要請你當硐頭采煤,一年要多少工食銀?”
C
正因為喻複陽曾經想過如許的題目,以是蘇昊一發問,他便當即做出了答覆,弄得蘇昊都有些不測了。
蘇昊當然曉得喻複陽說的穢氣,實在就是井下的瓦斯氣。這些毛竹都是打通了竹節的,像是管道一樣,伸入井下,能夠把瓦斯氣排擠來。不過,這類排氣的體例效力有多高,就另當彆論了。想來,這口井該當屬於低瓦斯井,不然僅僅靠幾根毛竹管道來排瓦斯,是遠遠不敷用的。
這就有點像後代的一些白領,當員工的時候,總想著本身出去創業當老闆;等當了幾大哥板,就曉得實在替彆人打工也不壞,最起碼能夠旱澇保收,不必每天展開眼就要想著從哪弄點錢返來贍養全公司的人。
喻複陽道:“如果蘇師爺所言為真,那小的情願替師爺做事,隻要師爺能給小的一份合適的工食銀就行。”
“地師……”蘇昊又汗了一個,“這都是誰給起的外號啊。”
喻複陽趕緊禁止:“蘇師爺不成,這井下可不比平常處所,冇有下慣井的人,可千萬不敢隨便下去。”
蘇昊這些天也體味了一下明朝的人為標準,普通略微有點技術的工匠,一個月的人為是1.5兩銀子,一年是18兩。喻複陽的角色屬於工頭,身兼技術和履行二職,人為拿到淺顯工匠的5倍,倒也不算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