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_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你當初建議渡江攻取集慶,覺得底子之地,現在集慶唾手可得,你可情願為咱拿下?”

特彆還要三路出兵,這就更不成能了。

現在的題目是兩邊如何調和好處。

汪廣洋這點事還是能想明白的,“元廷也冇有多少糧草,一旦北伐雄師用度不敷,就會劫掠百姓,而一旦他們劫掠百姓,民氣儘失。北伐軍和元廷又有甚麼辨彆,真到了那一步,我看北伐雄師就要垮台!”

“這乙字營的統軍批示使,就是徐達!”

在正式打擊金陵之前,朱元璋決定臨時任命十位統軍批示使,作為諸將榜樣。

十營批示使肯定結束,在場世人,有人歡樂,有人失落,但不管如何樣,大局已定,隻能等候今後了。

藍玉嗬嗬嘲笑,斜靠著太師椅,嘲笑道:“我現在算是明白了張先生讓我過來學甚麼,我們今後如果北伐,可不能學他們!”

劉福通嗬嗬一笑,“朱元璋公然勢頭不錯,可他到底隻要滁州,和州之地,其他濠州,泗州,揚州,都不完整,如何能跟我們相提並論?說句不客氣的,我們固然締盟,但是誰是大哥,誰是二哥,還是辨彆清楚的。”

劉福通的賬算得很清楚,朱元璋現在還隻是元帥,把你當作藩國對待,你賺大了,給我們進貢,莫非還不是應當的!

朱元璋拉著他的手,正色道:“你聽咱說,讓你當這個批示使,不是彆的,因為你是朱家人,衝鋒陷陣,今後哪的仗難打,你就要頂上去,要玩命的!你懂嗎?”

劉福通的大誌還不止如此,他籌算調派毛貴,前去山東,運營那邊的兵馬,然後從山東取路多數。

本著尊無二上的原則,張希孟直接建議建立大元帥府,在大元帥府之下設立統軍司,然後分置批示使,直屬大元帥,統領諸軍。

老朱欣然大笑,“既然如此,我們就水陸並進,雄師齊發,給咱拿下金陵!”

劉福通還是不屑,“你家上位?我如何傳聞,是張士誠的功績?並且你們有本領,大能夠即位稱帝,某靜候佳音!”

“懂!”

他立即跪倒,叩首作響,“多謝上位瞧得起,上位,俺,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不能夠啊!

現在趙宋要推了元廷,也能說汗青冇有新奇事,不過是換了皮膚,一次次上演罷了。

老朱大喜,旋即又到了丁字營,這一營落到了費聚身上,他是從臨淮就開端投奔老朱的,也屬於老資格,本來更是後虎帳批示使,現在隻能算是平調。

朱元璋固然能夠不必稱臣,但是每年也要給韓宋進貢,臨時遵循藩國計算。

癸字營則是海軍體例,因為目前為止,海軍還冇法過分龐大,隻能設一個批示使,給了俞廷玉,至於副批示使則是廖永安。

劉福通另有一大堆將領都冇把朱元璋放在眼裡,而杜遵道,盛文鬱等人則以為朱元璋乃是梟雄,不成輕辱,元廷大敵當前,需求跟朱元璋交好。

張德勝起自巢湖海軍,但是他勾引納哈出有功,屬於不懼捐軀的猛士,老朱也非常賞識。

劉福通最夙叛逆,兵多將廣,這是誰都曉得的。

很有懂王大戰睡王的態勢。

壬字營環境特彆,屬於馬隊體例,批示使交給了花雲,副批示使吳禎。

老朱含笑,讓他迴歸行列。

很明顯,他們這邊一時半會兒不會有成果,而朱元璋那邊,則是在拿下了承平以後,變更統統兵馬,直撲金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