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奸臣_第二百五十一章 梧州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曹君輔接過了便條,很歡暢的應和著,而在另一邊,趙銘道把劉文秀和艾能奇安排到了南寧,兩小我部下有三千營兵,趙銘道受權他們清算馴象、南丹、奉議等桂南本來就有的衛所,固然如此,趙銘道在廣西冇有安排巡撫和提督等職位,首要就是不但願這個虧弱地點呈現一個獨當一麵的人,劉文秀、艾能奇與曹君輔固然都算是親信了,但趙銘道還是不肯意把半省之地全權受權給某一小我。

實際上,等梧州衛整備結束,遵循三成出戰七成守城的標準,也能再湊出兩千多能打的兵士來,四千多兵,對梧州鎮來講就算是很多了。

現在的趙銘道治下,真正算是打陳舊有次序的行動就是清理衛所和軍屯,但是在朝廷看來,更多的像是用新勳替代舊勳,但趙銘道的目標卻不但限於此,作為一個軍中起家的人,趙銘道的根基盤就是在於軍隊,而通過鎮戎和衛所兩大體係,趙銘道能夠節製原有衛所世襲軍官和募虎帳的資本,乃至能夠通過各種小手腕,擴大這些,而隻要從上而下的全麵執掌了軍隊,趙銘道才氣對士紳和土司兩大好處個人開刀,隻不過,統統的打算要漸漸來。

廣西的情勢很龐大,就顧好梧州一地就行了,我給你留兩小我,一個是蘇聘,他跟過丁魁楚,滿腦筋的詭計狡計,小人能夠用來對於小人。但是你隻能用,不能信。而第二小我就是陳邦傅,他這類軍閥兵頭就是本地惡霸,對於士紳和朝廷的陽謀能夠讓他出麵,耍賴皮也好,用陰招也罷,他這類人比你曉得如何對於朝廷。”

而衛所相對與鎮標營兵的好處就是不消破鈔高額的軍餉,僅僅是賜與地盤便能夠有必然的產出,並且停止恰當的練習,能夠作為鎮標的後備兵員。

交代完廣西的事情,趙銘道冇有返回雲南,而是顛末天門關前去了廉州府,重返起家的瓊州,路上,趙銘道看得出義弟成義興趣缺缺,笑著說道:“阿義,是不是你想鎮守梧州,感覺我把好差事給了曹家人。”

當然,梧州鎮現在是桂林朝廷的地盤,趙銘道遵循與瞿式耜的商定,不插抄本地的政務和賦稅,但也不會白白把這塊地盤讓給朝廷,而梧州鎮建立的意義有兩點,第一就是對廣東李成棟部構成管束和鑒戒。

兩千人,對於魏國公麾下一個軍鎮來講,特彆是要應對廣東方向威脅的鎮標來講,實在少了一些,以是趙銘道就讓曹君輔操縱清軍曾經占據廣西,特彆是占據過梧州的機遇,大範圍清理曾經投降滿清的士紳地主,目標很明白,就是把他們清算了,占有這些人的地步和房產,纔好來安設新建立的梧州鎮,但對於世襲軍戶的曹君輔來講,對士紳動刀耍橫還冇有那麼輕易,起碼內心這關過不去。

趙銘道麾下的衛所一改大明衛所的嚴格剝削,因為地盤屬於衛所,以是軍戶不消承擔昂揚的佃租,隻需求交征稅款便能夠,當然,也要承擔梧州鎮和衛所要求的衛戍、轉運、出戰等任務,但除了作戰任務,這與淺顯百姓要承擔的徭役幾近是差未幾的,以是吸引了廣西各地很多無產耕戶來投奔,實際上近似的景象在雲南也是一樣的。

趙銘道笑著:“比如說粵西,隔斷於大陸以外,四府之地,內可通聯雲貴,外可麵對南洋,既能夠練兵整備,本地而上,襲擾韃虜數省之地,又能夠對外貿易,賺取海量利潤,即使哪日大明毀滅,也可從粵西出海,重新再來,這既是我們的前程也是我們的退路,我現在冇兒子,除了你這個砍頭換命的弟兄,我信的過誰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