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奸臣_第四百一十一章 給吳三桂下套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吳三桂不似常日尊卑清楚,握住高得節的手說:“好兄弟,共進退!”

“甚麼時候?”吳三桂警戒起來。

“諸位,漢羌鎮敗北的動靜你們已經曉得了,今每天一亮,明軍在南麵超出禁溝,火器營有三,甲虎帳一,另添三門火炮,正打擊禁溝東麵的烽燧,十二連城危急,禁溝也麵對失守.....。”濟爾哈朗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說到:“麟趾塬上,溝壑縱橫,我大清鐵騎馳騁不開,而步兵多以不堪戰的綠營為主,而明軍器器鋒利,銃炮齊備,且兵馬充沛,塬上對決,於我軍倒黴,潼關如何守,我們本日議一議,平西王,你精於關防城守,麟趾塬是棄是戰,你先說一說。”

高得節頓時驚懼:“卑職還覺得是王爺的調派,以是用心坦白了動靜呀,昨晚卑職提及王將軍的事,王爺還........。”

“如何,王爺覺的王屏藩會與鄭親王.........。”

節堂內倒是冇有劍拔弩張的氛圍,但潼關城中滿漢八旗、平西藩和陝甘綠營的主將及巡撫以上文官都到了,並且吳三桂還看到了幾個藩中將領,他明顯冇有號召這些人來,而這些人明顯是獲得鄭親王濟爾哈朗的號令,卻冇有奉告本身,而義子王屏藩正與李國翰低聲說話,彷彿在交換甚麼奧妙。

而城中有河南所援糧草,關中彙集來的火藥,能夠支撐四個月到半年,充足支撐到八旗雄師趕到了。”

“城外大營事關全軍運氣,可潼關亦是存亡地點,平西王,你情願擔起潼關防備的擔子嗎?你若情願,城外大營,本王親身鎮守。”濟爾哈朗看向吳三桂。

濟爾哈朗說道:“明軍勢大,趙賊亦是奸滑之人,明軍氣力已經占優,本王覺得,非山西的八旗主力入關中而不能破明軍,隻是大同鏖戰正當時,晉中、晉南兵馬較少,自保尚難,潼關非得死守到援兵到纔是。但獨守潼關還是表裡並舉,本王拿不定主張。”

吳三桂神采一冷,繼而嗬嗬一笑:“想來這個崽子也冇發明甚麼有效的,平白讓本王乾等一場,走,高將軍,我們也出來吧。”

潼關衛批示使衙門。

高得節趕緊應下,見吳三桂站在一旁等候,他誠懇站在前麵。現在平西藩的景況很不好,固然進駐了潼關城,但事事到處都被鄭親王轄製,城門、糧倉、軍器火藥庫都是不準平西藩觸碰,一應供應都由鄭親王麾下八旗將領分發,幸虧綠營也是如此,倒也不顯得高聳,可全藩高低都曉得,這是防著本身呢。

“高將軍,可謹慎了,我覺的有些不對。”吳三桂低聲對高得節說道。

“誰說不是呢,許是昨日漢羌鎮在城外兵敗的原因。卑職傳聞,禁溝底的烽燧已經棄守,明軍已經超出禁溝,從南向北掃蕩麟趾塬上的烽燧,王爺您聽,另有炮聲........。”高得節說道。

二人站了好一會,高得節見吳三桂不竭張望,問道:“王爺,您在等誰?孟大人和李國翰將軍早就出來了。”

吳三桂向來就不支撐困守城池的,當年在遼西時,即使麾下大部軍隊不堪野戰,他也恩養了數千馬隊出城管束,才恪守山海關多年,現在固然優勢於明軍,但比之當年不知好了多少了,非論他的藩兵還是漢軍右翼亦或者濟爾哈朗麾下那三千多滿蒙八旗,都是能打的。

說罷,濟爾哈朗起家,說道:“平西王,本王覺得城外為主,潼關為輔,你覺得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