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商帝國_第四十節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雙嶼陣勢險要,易守難攻,以我們海軍之力,怕是難以撼動。道台如果成心肅除這顆釘子,倒是能夠去和參戎商討一下。如果定議出兵,隻要補足軍資糧餉,下官必將率兒郎們奮勇搶先。”

“這事今後再議。”

他不曉得的是,如果他從東霍島返來,上報個剿賊和緝獲,再給孫槐燧一百個膽量他也不敢來。

“檢察的如何?”

孫槐燧恰是通過劉洪林探聽了,在劉洪林的寧紹轄區裡,並冇有任何剿賊的軍報。在這一帶海疆,有才氣如許滅掉王癩痢的,除開和他勾搭的韓千總的錢塘海軍,彆的就隻要定海海軍和雙嶼的另一股海賊劉老倌了。

“軍容嚴整,無人懶惰,應將軍治軍有方啊。不過,剋日海麵不靖,據聞倭寇又蠢蠢欲動,這類景象下,到時候,有雙嶼的海賊與之呼應,怕就是禍亂之源啊。”

在東霍島上的事,不管他應如海算是黑吃黑的擄掠,還是算擅自出兵貪墨緝獲,對方是一夥海賊和私運估客的究竟卻都是肯定無疑的。

應如海早就想好給幾個下屬送禮時的藉口,給劉洪林籌辦的藉口,就是下個月,是劉洪林的老父親的壽辰。中國人講“百善孝為先”,同僚部屬為白叟賀壽,作為兒子的劉洪林,當然不能回絕。

“啊呀,應千總,這如何使得?哎,那我就代家父感謝應千總的美意了。”

應如海聽出了孫槐燧話裡的鼓動之意,以是他的話也說得很明白。對於雙嶼的海賊,起首光定海海軍可不可,其次,先給足糧餉軍資再說。

他籌算的是,一旦證明是定海海軍出兵吞吃了那批貨色,他就向劉洪林以及浙江按察使司控告定海海軍縱兵擄掠民船,殺人越貨行盜匪之事。

看到孫槐燧出去,劉洪林冒充問道。

孫槐燧冇找到證據,就開端揣摩是不是要給雙嶼那幫人添點堵,他用心帶著鼓動的說道。

隻是孫壞水不管如何也冇想到的是,他猜對了故事的開首,卻冇猜對末端。事情確切是定海海軍有份參與,但他能當證據的船和貨色,卻都不在定海海軍的虎帳,而是被章旻青弄去了大菜花山島上了。

讓中軍官陪著冒充師爺的孫槐燧他們去看船埠和炮台,應如海和劉洪林來到中軍大堂之上,兩邊分賓主坐定,待親兵奉上茶水以後,應如海屏退了擺佈,纔拿出裝著銀票的信封遞給劉洪林。

孫槐燧是甚麼人?一個販子,一個敢相同海賊私運銷贓的奸商,一個勾連官府橫行鄉裡的惡霸。劉洪林能把如許一個冇有功名的白身,讓他冒充師爺,跟著他進入虎帳。這那邊是一個重操守的官員會做的事,敢做的事?

劉洪林嘴上推讓著,伸手接過了信封,手指悄悄一撚,他已經從信封的厚薄上,鑒定應如海送的是一張銀票。如果對方是文人,或許還會是賀壽的詩詞之類,可應如海是個武夫,除了銀票還能是甚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