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汝謙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案。
與冷僻的蘇小小墓相對應的,則是不遠百二十步處的嶽王廟,廟門兩邊,商店櫛比,遊人如織。當然,這也有季節的身分。此時恰是賞荷最好的時節,嶽王廟的劈麵,就是大名鼎鼎的賞荷佳地——麴院風荷。
而那些來自西洋的圖書就更是如此。章旻青受過當代教誨,對數理化之類的根本知識大抵上也都會。但要他把那些後代小學到中學學得的知識,體係的默寫出來,那就太難堪他了。
很快,伴計就指導著兩個四十許的中年人從側門裡出來,此中一人文質彬彬的開口問道。
走進一家文玩古玩店裡,看到偌大的店堂裡,隻要三個伴計打扮的人守在那邊。有四五個墨客模樣的人正在徘徊店鋪掛在牆上的書畫。對書畫甚麼的,章旻青冇一點興趣,他直接找上一個伴計,開口問道。
項寵叔略作沉吟,便明白答覆了章旻青的題目,他並冇有彆的的來自外洋的希奇之物。不過,他倒是向章旻青先容了他身邊的那位客戶。
再結合適才汪汝謙話裡,說這個茅元儀愛好彙集曆代兵法,莫不就是這小我?
絕望之處則是那另一個興趣奇特的人,愛好的是讀古今兵法戰策,這對他來講,怕是冇甚麼大用。在這熱兵器開端替代冷兵器的期間,大多數當代的戰法戰術都將變得無用而被淘汰。此人就算能把那些兵法戰策倒背如流,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的一個墨客罷了,冇準就是個當代版的趙括。
如果他宿世是個教員,翻來覆去的給門生們上課,或許還能把某個門類的知識,體係的寫出來。可他宿世是個甲士,那些根本知識,想要體係默寫下來,實在是不成能。
“茅元儀?”現在章旻青腦海裡也在反覆這個名字,他對這個名字還真的有印象。這個印象倒不是茅元儀娶了甚麼花魁,而是宿世他在軍校讀過的《武備誌》,彷彿就是個叫茅元儀的編寫。
“既然高朋要的不是摺扇屏風之類的外洋之物,小店怕是不能滿足高朋所需。不過,鄙人的這位高朋汪先生,他與孤山快雪堂、秀水的李竹懶先生、墨林居士等保藏大師過從甚密,或許能給高朋找到所需的物件。”
很明顯,章旻青和杜季新固然都在說外洋來的貨色,可詳細實指的東西卻不一樣。章旻青要找的東西,可不是那些本國販子堂而皇之售賣的東西。
“客長,敝店項大掌櫃正在後堂接待高朋,客長要見他,還請少待,我這就去通報。”
伴計儘是笑容的答覆,隨後緩慢的從一道側門向後去通稟去了。
“敢問先生要先容何人?另有,先生口中這前一名彆有愛好的朋友,又是何人?可否為文靖引見?”
“搜尋來自外洋的奇怪貨,大哥你該派人去泉州府的月港,或者去廣東的廣州府,在這杭州府能找到甚麼?還不如在我們寧波府找呢。”
看到伴計今後去了,杜季新在一旁說道。他這話說得是有原因的,在大明,隻要廣州、泉州、寧波三處準予和外洋客商買賣。除此三地以外的彆的處所,售賣的外洋貨色,無不來自這三處。
“老夫汪汝謙字然明,歙縣人。這位文靖小友所尋,亦甚為獨特,怕是老夫也愛莫能助。不過,老夫倒是曉得一小我,他或許能幫到文靖小友。如何現在的年青人都彆有愛好?小友是我近年見到的第二位興趣奇特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