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監國_第二章有人來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我們一起逃命,從早上到現在,路上都冇如何歇息。可惜不曉得其他叔伯兄弟們現在如何了,另有冇有人像我們一樣運氣好逃出來的。”朱以潛低下頭,眼圈有些發紅。

但城中畢竟百姓浩繁,一時候清兵難以將他們全數殺光;並且清兵當時候忙著擄掠財物,也得空多殺人,以是很多人趁著混亂逃出城外,這此中就包含了朱以海和朱以潛兄弟二人。

比如朱以海和朱以潛二人是朱元璋的第十世孫,也就是“以”字輩,而前麵的一個字“海”和“潛”都帶了“水”;朱以海的兄長魯王朱以派也是如此。

神像前麵,朱以海神采一動,頓時猜到朱以潛的阿誰饅頭是如何得來的。

朱以潛爵封輔國將軍,也就是說他的祖父是郡王,與朱以海的祖父乃是兄弟;而朱以潛則是朱以海的堂兄弟。

“哼!你也彆對勁,當時你不也在場,要不是老子及時發明,隻怕我們丟的東西就不止一個饅頭了。”黑臉男人冷哼一聲,明顯非常不爽。

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這就是明朝宗室的爵位軌製。

這一次朱以潛冇有再推遲,接過饅頭幾下就吞入腹中。

至於麵前少年,他名為朱以潛,本年虛歲十七,冊封輔國將軍,從小就與朱以海很親,不過因為比朱以海小七歲的原因,以是一貫都是跟在朱以海身後,用他本身的話來講,就是“以六哥馬首是瞻”。

朱明既然既然來到這個亂世,就要做好驅逐亂世的籌辦。

“得了,咱不說那小子了;從速歇息一會就歸去吧。”

這是兩個身穿釘著銅釘的棉甲,頭頂頂著一根長長避雷針,手持精鐵長刀的雄渾男人,此中一個膚色較黑,滿臉橫肉,另一人則蓄著長長髯毛。

就憑這份義氣,朱以海感覺這個兄弟對他真不錯,本身將來不能虐待他。

“想不到我這兄弟還挺機警的,竟然能從清兵手中偷來東西,這本領就算將來淪落街頭也不至於餓死。”朱以海心中暗自發笑,同時又有些打動。

既然機遇偶合來到這個期間,那就以朱以海的身份好好活下去。

當城破之時,他們兩個剛幸虧一起,慌亂當中根本來不及做甚麼籌辦便一同逃命,竟讓他們幸運逃出城來。

而朱以海則今先人的話中獲得很多資訊:“聽起來不像甚麼好人,這極有能夠是兩個清兵;不過他們說的乃是漢話,莫非是漢八旗?”

朱以海拉著朱以潛向神像前麵躲去,在顛末擺放香爐的案台時,他見上麵的燭台有一段一尺多長的尖刺,便將其抄在手中籌辦用來防身,又見中間有一塊陶器碎片,隻要半個巴掌大,不過帶了一些鋒利棱角,因而也將其拿走。

朱明歎了口氣,拍了拍他的肩膀,冇有說甚麼。

亂世性命賤如狗,即便是貴為宗室也不例外。

“哈哈,你這長季子,整天打雁,卻被雁給啄了;真是笑死我了。”長鬚男人帶著一絲心災樂禍的道。

以是身為朱壽鏞庶子的朱以海就隻能封為鎮國將軍,而未能被封為郡王。

也就是說,本來被封為郡王的旁支而擔當了親王之位的,那麼除了他的嫡宗子外,其他各子還是秉承鎮國將軍爵位,不得進封為郡王。

而朱以海的父親朱壽鏞剛好就屬於這類環境,他本來是魯憲王朱壽鋐的弟弟,被封為泰興郡王;朱壽鋐身後無嗣,便由朱壽鏞擔當魯王之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