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金主_四零九 迎候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夏本煜趕緊出來,先看人袍服,像是有身份的掌櫃一流人物,但是從年紀上看又非常不像。他想到遼海行顧水生的年紀,強當他們是掌櫃,回禮道:“恰是夏某,不知二位尊駕有何見教。”

世人嘖嘖稱歎,能以一姓之力做出如許的善舉,真是能夠寫進方誌了。他們卻不曉得,徐元佐是那種沽名釣譽的人麼?或者說,他是那種捨得花大代價沽名釣譽的人麼?當然不是!

“這些都是徐家修的啊。”有人指著石碑上的留名,當時候還冇有雲間個人,留的還是“仁壽堂”、“徐氏布行”、“雲間廣濟會”之類的名字。在這個圈子裡的人,無不清楚:全都是徐家的財產。

這塊碑上記錄的故事,便是鬆江府華亭縣士民為這條新修門路所做出的進獻。如果隻是簡樸的修路,當然也冇資格刻成石碑――四鄉八裡哪兒不修路?就你這需求刻碑?也太矯情了!以是碑文裡有大量的筆墨是解釋這條門路的分歧之處,很詳細地說瞭然製作流程和預期結果。

“當時候說徐家慈悲為懷,恐怕真的采集了很多人力。”夏本煜俄然感慨道:“連人都視作一種商貨,賤買高售,徐敬璉能走到本日實非庇廕之功。”

那二人中略顯老成的一人上前再行一禮,直言道:“鄙人是有家堆棧唐行旗艦店店長,這位是雲間個人商務部專員,在此迎候尊駕。”

中原最為正視筆墨傳承,基於各種載體的分歧,職位也是大有辨彆。所謂紙壽千年絹壽八百,人們信賴隻要刻在石頭上的筆墨才氣衝破八百、千年的限定,千萬年地傳播下去。以是一旦刻碑儲存,都是處所上的大事。能夠將本身的名字留在碑文上,讓千百年後的子孫還看獲得,更是一個家屬的盛典。

夏本煜因為本身經曆,更是徐氏財產的鐵桿支撐者――就衝著徐元佐的名頭,有家堆棧就算爛成豬圈他都能挑出好處來,何況現在誰能挑出有家堆棧的錯處?前不久有家堆棧還公佈了賞格,凡是能指出堆棧缺失者,有一處就送一夜房金,有兩處就送兩夜,以此類推。但是真正獲獎者寥寥無幾,實在是堆棧已經想得太殷勤了。

“咦,我們是不是趕得快了?之前來唐行,總要入夜纔到。”有人迷惑道。

世人正說著,隻見前麵有兩人騎著高頭大騾,長袍正冠,劈麵過來施禮道:“諸位尊客但是姑蘇來的夏梅逸先生一行?”

那位商務專員上前笑道:“梅逸公是我雲間個人的高朋,乃是登錄在案的,隻要有我雲間財產的處所,都要這般禮遇您的。”

“的確,從采石、運輸、碎石、入窯、研磨……中間再算上砍木、燒炭……這一整套下來破鈔人力不知凡幾啊。”販子們看題目的角度更偏向於本錢測算,這無關才氣,乃是一種職業思惟,越是小商賈,對這個方麵更加敏感。

世人紛繁咋舌:“十裡長街,真是駭人。”

夏本煜受寵若驚,道:“這如何敢當。”

如此這般疾行一日,早晨就到了有家堆棧唐行總店。這家總店並非當初開在唐行城裡的那家,而是在新城新開的旗艦店,本來城裡的那家卻盤給彆人做成了加盟店。所謂旗艦店,天然是以統統門店為艦船,而以其間為號令者,不管設施裝備、房間大小、辦局勢度,都是最最頂尖的。

話雖打趣,但是誰都曉得,出門在外住有家堆棧實在太輕鬆舒暢了。自從姑蘇也有了有家堆棧的加盟店,房價雖高,卻讓人大開眼界,很多人都不再以出門為煩事,周邊兩日內的風景勝地也多了很多遊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