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_第178章 喜事連連(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哦?說說看,你要如何做?”,淩雲子故作不解道。

“凡事搶先謀而後動,你能做到這一點很好。隻是捐歸入仕,不但在職位上受限,在今後的升遷中亦有所分歧,要做出些花樣來,談何輕易?”。

仲逸不解道:“那以師父之意,去阿誰衙門更合適?”。

“並非為師為你安排,正如當初你們下山時,你去了蠡縣,你師兄去了濟南府,現在你們卻都到了都城”,淩雲子說道:‘世人常常從事情的開端而想當然預感的成果,但究竟常常適得其反’。

此中,他說的最多的,還是那句話:孔後輩子三千,七十二賢、十哲,恰是如此發揚光大,纔有了代代相傳的賢人之學。

何況弟子的祖父與外叔公皆在刑部當過差,現在樊文予也在刑部……’。

仲逸也故作奧秘的模樣,看來師父並非完整回絕收徒,而是不想讓淩雲山鬨得沸沸揚揚,更不想當年之事再被外界提起。

“近水樓台先得月……”淩雲子笑道:“第一件事,為師已為你答覆,到時袁煒,另有你外叔公他們自會安排”。

“刑部”,仲逸不假思考道:‘刑部掌管刑獄,對於羅龍文、嚴磬等嚴氏一派,也會有諸多便當。

回到本身房中,仲逸睡意全無,再過幾日要起家回京,而師兄也要去濟南府接林姚姚,他已拜托師兄到濟南府後,再向本身家中捎信,免得家中因師姐的手劄而擔憂。

即便到了刑部,莫非就要向外叔公一樣,一輩子都呆在那邊嗎?

月高高、山巍巍,淩雲山之夜,師徒二人一番扳談,仲逸向師父道出三件事,皆是他思慮很久,隻等師父一一點明。

方纔與師父的說話早已結束,而腳下之路卻方纔開端……

“弟子自有體例:既能讓師父免受世人滋擾,又能將真正有誌之人拜到淩雲廟門下。師父既可一如既往安好致遠,我淩雲山終將隱於高山流水當中……”,見師父心中有其意,仲逸便更加信賴本身的設法不會錯。

看著三個弟子一起長大,淩雲子對他們再熟諳不過:逸兒雖還談不到深謀遠慮,但做事一貫謹慎,先謀而後動是他一貫的本性。

稍頓半晌,仲逸便娓娓道來:“此次西北之行,在歸程的路上,碰到數名山西孟縣的百姓,他們送的那份血書,已深深印在弟子心中。故此,入仕之意已決,且定要做出些花樣來”。

師父果然是師父,還未等仲逸開口,淩雲子便先問道:“現在你與洛兒有了一凡,你師兄與姚姚結婚,姝兒到了待嫁的年紀,對於她的畢生大事,你這個做師弟的,如何看?”。

刑部?淩雲子卻微微點頭:“真因為他們都在刑部,你倒反而可不去那邊:有他們在,刑部天然不是你的軟肋,若隻想著刑獄,恐怕很難有出頭之日,為何叫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刑部隻是此中之一”。

此事,凡人底子無從想起,即便想到,傾其平生,也一定能有成果。

沉默半晌,仲逸便緩緩抬開端:“這個……,弟子在本日的那篇文章中已提過……”。

既然此事他如此用心之深,就無妨嚐嚐。

或許,這本身要比策畫有了更高一層的境地。

當年之景再現,仲逸心中一陣感慨,可此事既已說開,就務需求獲得師父一個明白答覆,不然由不知要比及何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