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_第十一章 師出有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淩雲山,好一個安好乃至遠之地。

四人三言,淩雲子持續道:“無德無才之人不成用;有德無才之人難重用;有才無德之人擇而用,但尷尬長遠。唯有德有才之人方可用、且可大用”。

“仲逸身無分文、沉痾纏身之時上山,打雜兩年無牢騷;雖無去處卻不肯乞留於山上,下山之時棄金而不取。重所托,不忘本,得知淩雲山“有難”,自知勢單力薄而不逞匹夫之勇,曉得智取,但未將“惡人”至於死地。

“她一個女兒身,路上多有不便,留在山上恰好與你她穆大娘作伴”,看模樣淩雲子早有安排。

“明天就解纜,你們先去籌辦一下”,說完,淩雲子便回身籌辦拜彆。

*****************

仲逸聽的師父此言令他汗顏,思忖好久隻得問道:“那弟子該如何辦?”。

若她的話經不起考慮,則此事背後定有隱情,她所說越是經不起考慮,此事隱情越大”,淩雲子一言以蔽之:“你的這位老姑,她或許底子不知你爹孃真正的下落”。

“本日就一件事”,淩雲子對他三個徒兒道:“你們說說,為師為何要收仲逸為徒?”。

“放心吧,義中村人雖愚笨,倒是仁慈,他們毫不會成為你尋嫡親的停滯。所謂存亡有命,分分合合本是一場緣分,既你已到淩雲山就好生靜修,機會一到為師自會許你下山,到時可否與他們相逢就要看造化了”,淩雲子正欲回身拜彆,卻留下一句:“若你此時心智不定,邪念太重,那必將學無所成”

論時候,師兄與本身更加熟諳,到了淩雲山,仲啟就是本身的大哥哥,不管何時、何事都可作為本身在理取鬨的工具。

“徒兒謹遵師父之命,隻是不但師父籌辦何時出發?”,仲啟言此,仲逸這纔回過神來,倉猝收起笑容。

麵對整日在本身麵前晃來晃去的師兄弟,她一顆少女之心不免會微微一動,仿若小河中一塊碎石落入,些許波紋後早已沉底,但內心的微波卻久久不能安靜。

師父真是高人啊。

那一刻起,仲逸再也不是阿誰小難難了。

……

唯獨落日西下,獨處於夜空當中,仲逸還是會想起老姑,想起本身的爹孃------他最牽掛的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仲逸已學藝三年,仲啟就不要說,為師籌算帶你們下山-------行萬裡路,各自有何感觸?”,三年後淩雲子再次提出下山,不過此次不是他單獨一人。

望著淩雲子的背影,仲逸幡然覺悟:若學無所成,如何尋得爹孃?即便尋得爹孃,如何庇護他們?

工夫如流水:寒來暑往、四時更替、周而複始……

三人中師兄最大,仲啟先開口道:“徒兒以為仲逸師弟知恩圖報,師父對他有拯救之恩、收留之情,得知“歹人”對淩雲山倒黴,能冒險前來報信,是為報恩”。

前人之經曆、當世之情勢,二者連絡就是謀之源。策畫之道有高有底:社稷為重、造福萬民,一國通謀之幸,平生一世之功則是良謀……

仲逸,????不知何故,俄然想起第一次上山時的景象,乃至於義中村、明白駒……

昔日二人讀書之聲變得三處郎朗之音,劍影中,倒是二人陪練,一人獨舞,本來學藝不精的仲姝,卻要經常傳授他的這個新師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