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_第136章 兵出太原,直奔定襄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鐵?”李璟頓了一下。山西缺鐵麼?固然自家不體貼這個,但也曉得,山西產煤也產鐵,固然不算品格高,但絕對有。隻是要去找罷了。

淳縣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繞城三週,一上午就得跑完,實在是有幾分勉強,要知縣城周長十餘裡,三週下來,對於很多新插手的兵丁來講,的確是個承擔。

信是趙默笙派人送來的,談及昨日上午,太原方向雄師變更,一部約兩千人官軍開端北進,前麵跟從大量隨軍民夫推車,明顯是朝廷兵馬籌辦往北邊進剿了,趙默笙以自家兵力未曾休整,恐怕鄙人能敵,向自家求援來了。

戰陣之上,哪有如此之多的時候供自家裝藥?火器之利,在於持續擊發,但是眼下就隻能一次射,射完便要持刀近戰,還不如弓弩之利啊,再加上槍管鑽孔不過關,內部不平整。發射時極易產生炸膛變亂,這全火器是不求想了,可得揣摩個彆例改進一番啊。

李登高見那親衛下去,這纔上來稟告,“昨日才叮嚀,人手不敷,臨時隻轉移了那部分金銀。”

“李登高,正巧你且過來,你看此槍,我等能仿造否?”李璟將拆卸下來的鳥銃零件一一擺上,帶著幾分期盼。

李登高一聽這個,頓時無語,冇法,隻得兩手攤開,直言道,“主公,眼下那裡都人手不敷,前番分田,各地多有瞞報,怨聲四起,我本欲派人下鄉,弄個明白,現在也是兼顧乏術啊。”

“既然如此,你派人謄寫一張冷僻公文,掛在縣衙門口,許人來讀,讀的通透的,一概招入縣衙為吏便是,草創階段,天然多多益善。”說道讀書人,李璟就是一臉的頭疼,彆說彆人了,就自家,那些個繁體字也認不全啊,每次讀者連猜帶蒙,真是苦不堪言啊。

“不可,太慢了,我本日再給你親兵四百,務必日夜兼程運奉上山,以多地山洞,各自儲藏,如果有朝一日,不能順從官軍,則必將遁入山野,籌辦耐久鬥爭。”

“眼下先行如許,我再去寧黃兩家,瞧瞧他們家中有無熟諳之輩,先招募些人手再說。”本來李璟還能任由寧黃兩家流落在自家體係以外,但現在不說占有的州縣官吏缺額,就說軍中,就不能儘數派駐,那裡等的起啊。

“主公,告急軍情。”高聳間,一親兵入了院子,手中拿著一封手劄上來,李璟心中一突,直接扯開,頓時神采大變。

寧佑卻搖了搖歐“不當,前番我等打的是駐防的軍戶兵,他們武備敗壞,與農夫無異,眼下這部官軍,恐怕是朝廷的邊軍精銳,我們冒然碰上去,恐怕一時難以取勝,主公何不先派人傳訊趙將軍,先行遁藏,隻等雄師到了,再行計議如何?”(未完待續。)

李登高循聲上來,見是鳥銃。皺著眉頭道,“主公。我雖不通武事,但也曉得火器難造,恐怕以我等氣力,這木頭柄子還能耍耍,可這精鐵麼,可無處去尋啊。”

李登高見他墮入深思,又接著說道,“再者說了,我們手頭也冇匠人,即便有鐵,恐怕一時也難以製造啊。”

以手中鳥銃計,射擊不易,不但精度差,並且製造工藝不過關,極易炸膛,再者上彈費事,可惜自家也冇什3,麼好體例,如果穿越前能尋個百科全書一塊帶上便好了,製造出先進的後膛槍,豈不是在此大殺四方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