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_第149章 親衛南下,應對失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稟告主公。親衛營所屬四個都一千五百人全額到齊,請主公示下。”過了一會,得了軍令的親衛營所部兵馬,集結結束,因為李璟已經將譚武打發至第四營做參將,眼下親衛營暫由他本身帶領。現在隻要一個老營校尉暫為代管。

李璟對著這名老營流民出身的校尉,重重的叮嚀道。

“現在親衛營有多少火器?我如何記得軍中緝獲的火器不下數百具,不是都調撥給了親衛營了嗎?”隻等調集了步隊,李璟卻看的迷惑,如何各個都隻帶著佩刀長矛,固然另有上百幅盔甲,但是鳥銃和三眼銃呢?不是調撥下去了麼,如何冇見著?

不過陳達畢竟是讀書人出身,腦力比旁人還是要活潑一下,想他昔日讀書時走遍太原府,對各州各縣非常熟諳,再者跟從李瑁這段光陰,早就清楚了官軍的秘聞,想李瑁帶軍去了岢嵐,必然將全州的官軍都叫吸引去了,眼下嵐縣的守備必然空虛。

“謹遵主公之令!”梁四九現在翻身上馬,號召本隊人馬,先行出營,往南麵去了。

“哦?竟然有此等事?”李璟一向操心軍務等風雅向,這些小事,固然也派人去尋了硝石和硫磺,可惜一向無果,幾番絕望以後,這事就叫擔擱下來,現在突然聽聞這事,頓時不悅,“為何不早報?!”

畢竟守著偏僻山道劫奪,一年下來也搶不到幾個銀子,還不如乘勢跟著去一趟縣城,也許還能得幾個銀子花花,如許,一起下來,不知情的,還覺得是支千餘人的雄師呢,唬的興縣高低,更是愁眉苦臉,慌鎮靜張的儘管往太原報信求援去了。

這實在也是李璟為了躲避明朝火繩槍缺點的一種體例,畢竟遵循明會典操演,發射火繩槍需二十五個步調,即便是練習有素的甲士來操縱,三分鐘以內,不過發射兩輪,而自家軍隊,在本身的嚴令下,每次先裝火藥,翻開閥門,用棍添補彈子,預先籌辦好了安妥。這才臨陣安閒不迫,擊發一輪,然後舍了火器,拔出刀槍近戰。

如果在疆場上,特定的高壓環境,影響人的穩定。倉猝間裝彈,輕易磨損彈子和槍管,一旦擊發,恐有炸膛的傷害,這就是火繩槍的弊端了,幸虧幾次下來,山西各地大旱缺雨,這才讓李璟的戰略見效,不然一通雨水下來。火繩槍壓根就彆想再用了。

等瞧著這部兵馬走過,李璟又回過甚來與張二麻說道,“派人傳信趙參將,令他兵馬不再後撤,依托定襄城池,拖住官軍主力便可,再派人往五台張彪處,令他率五台守備營主力往忻口寨與我彙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