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梅花豔豔開_第220章 西行一地窺農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西行數裡,便是茫茫草原,草原之畔,有幾戶人家,竟是漢人。婆婆當時留意,見此中幾人似有武功,家中佈局亦帶中原之風,便低聲奉告駱風雁,或許這些人因犯重罪,或為江湖惡人所迫,或為仇家追殺,無法逃至這蕭瑟西域,藏匿度日。

土門關,雖未曾涉足,但旎嘯深知其地理位置之關頭,更聞得此地素有“漢蕃分界”之說。

立於山頂,俯瞰而下,隻見城廓好像空心十字,八角清楚,城垣由土沙石分層夯築,連綿近十裡,城牆矗立,達二四丈之巨。

言及此處,駱風雁雙眸忽地一亮,“對了,那晚屋內暗淡,但我模糊記得,那女仆人遞餅之時,她右手腕處似有一道奪目標傷疤。”

旎嘯微微點頭,“剛纔你是否也嗅到了一股山西老醋的氣味?並且我留意到,恰是你所提及的那戶人家,炊煙升起。”

時價秋末冬初,河水漸少,河麵不過丈寬,河床暴露,砂石、枯木散落其間,更有牛馬及野獸之枯骨殘骸,映托出一片苦楚之景。岸邊,稀少幾株知名之樹,葉已落儘,有力地聳峙著,更添幾分荒涼與寥寂。

傳聞漢唐宋時,此城繁華非常,商賈雲集,南來北往,絡繹不斷,城外更有層層梯田,綠意盎然。

那幾戶人家,雖以土築房,且有些許坍塌,但占地頗廣,更兼建於高地,東臨西往之路,不過半裡之遙,今後處望去,八角城儘收眼底。

此城始建於劉漢期間,曆經李唐趙宋,數千年風雨,與吐穀渾、吐蕃、西夏、嘶羅等國,在此地留下了無數烽火硝煙的印記。

二人再次發揮輕功,駱風雁仰仗影象,引領旎嘯尋至八角城前。

旎嘯聽後,眉宇間出現一抹迷惑,“平常百姓,若遇此景,理應驚懼躲藏,可這戶人家卻似無所害怕,反贈爾等糧食,實在蹊蹺。”

次日,旎嘯並未再踏足圖全鎮,而是依循先前所定之計,攜駱風雁向西而行。

頓了頓,駱風雁眸子一轉,笑道:“那一年武當七子護送我至紫林山莊,路子江西時,所食皆為此等辣味。厥後我才曉得,湖廣、江西兩地之人,皆嗜辣如命。”

對於那靜坐屋外的兩壯漢,旎嘯心中生出幾分奇特之感,目光數度掠過,隨後與駱風雁低語商討,決定尋一隱蔽之所,暗中窺測那幾戶人家。

行數十裡,忽見一條河道橫亙麵前,此河名叫灕水,也有人稱之為大夏河。河對岸,太子山巍然聳峙。

二人未作多逗留,縱身掠過河麵,到達此岸。瞻仰麵前之太子山,實則不過其山之餘脈罷了。

旎嘯聽罷,又是輕聲問道:“當時你們可曾在此處歇腳?”

“啊!”駱風雁驚呼一聲,“竟如此偶合。”

望著這城池之壯觀,格式之獨特,他們不由心生讚歎。

目睹中午將近,有兩壯漢頂著凜冽北風,坐於屋外。

駱風雁嘴角勉強勾起一抹笑意,“正因如此,婆婆才覺其非同小可。從那對佳耦眼中,她捕獲到了平靜與模糊的殺意。婆婆還暗裡對我說,那男人曾悄悄移至角落,雖被傢俱諱飾,但舉止間流露著藏兵之意。”

二人並未急於下山,立足半晌,駱風雁手指西方,“再往西行一段,便是那傳聞中的八角城了。”

待旎嘯走過來,駱風雁以水袋為其淨手之時,旎嘯輕聲問她:“你可發覺到有何非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