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_第六十三章雛鳳清音(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沈玨隻是這麼一說,倒不是怕後邊的知府會來刮地盤。鬆江幾個大姓人家,聯絡有親不說,多有後輩在宦海上。除非是愣頭青,不然誰會去開罪這些地頭蛇。愣頭青那裡就那麼輕易做,當年到任半年就被免官那一名知府,就是被鬆江的富庶迷了眼,將鬆江當作本身碗裡的肥肉,最後落得問罪罷官的了局。

沈瑞用了兩碗飯,又喝了半碗羹,才撂下筷子。

沈玨點頭道:“鬆江本就敷裕,又不是災年,那裡就有那麼多乞丐。就算有外頭串流過來的,也多進了惠民院。”說到這裡,像個小大人似的,道:“蔣府尊確切是個好官,可惜來歲就要到任,還不知後邊接任的如何。”

沈瑞已經揉肚子,道:“怪不得這一席要四兩二錢銀子,但是用了我兩個月月例。一樣的魚翅,不知他們如何炮製的,家裡廚房做的與這個一比就成了粉絲。”

等蔣三公子拜師,莊恭人在鬆江得了動靜,也歎緣分,對沈瑞倒是多了幾分至心與正視。六合君親師,對於士人來講,師生乾係僅次於親族乾係,乃至有的時候被親族乾係更有助益。蔣三公子是王華的關門弟子,沈瑞是王守仁的首徒,兩人生母又有淵源,在王門弟子中也能夠守望互助。

沈玨冇有說話,他的長隨王安上前一步道:“小二,我頭午過來與我家五哥訂了三樓雅間!”

當年他隨王守仁北上時,一餐飯不過幾十文到幾錢銀子,這裡倒是翻了幾十倍。麵前這席麵雖為“混八珍席”,可主菜不過是魚翅、海蔘之類,剩下的配菜是禽肉、菌類,並不算稀缺的東西,不過是菜式精美別緻些。

擱在後代,就是仿膳罷了,隻是這個時候的教誨,使得士人百姓對於皇權害怕到了骨子裡,即便這酒樓打著仿膳的招牌,也冇有人敢說出口,世人隻能掌勺師父曾經是禦廚的身份說嘴。

像沈玨如許,感覺能用兩個月零費錢吃上一頓的,絕對不會是少數。

聽沈玨提及蔣知府,沈瑞想起蔣三公子蔣榮。

沈玨順著沈瑞的手希冀疇昔,便見街角停著一輛小車,中間一老嫗賣糕,小車前頭排了好長的步隊。

蔣三公子弘治十一年進京,插手弘治十二年春闈,可惜榜上知名。不過而後並冇有回鬆江,而是留在都城預備下一科。顛末他叔父蔣學士舉薦,拜在禮部侍郎王華門下做了關門弟子。等沈瑞再見到他時,得稱師叔。

那老者麵上有些不安閒,遲疑道:“可婚事八字還冇有一撇……”

沈瑞指了指街角的賣糯米糕的小車,道:“玨哥瞧那邊”

一乾長隨小廝隨小二下樓,雅間裡隻剩下沈瑞與沈玨兩個。

沈瑞見涼菜就上了四道,就曉得背麵的熱菜碟子數更是少不了,道:“是不是太多了”

“那是白阿婆年糕,在這街上很馳名譽,她家的芝麻粘糕最是勁道,每天隻賣幾簾子,稍晚些就冇了。”沈玨覺得沈瑞想吃,說完話,便出去號召小二,從荷包裡抓了半把銅錢與他:“我弟弟要吃粘糕,你出去買一份來。”

“七叔,康生,隔壁與我堂姐家老五一道用飯的,就是沈家四房嫡子瑞哥,這也是趕巧,你們也見見。”賀南盛端著酒壺,給老者斟滿酒盅道。

沈玨也是頭一返來八方樓,已經拿起筷子,夾了一塊紅燒魚肚放在碗中。兩人都是打小養成的端方,食不言、寢不語,自也不會做出風捲殘雲的架式,可用飯的速率委實不慢,夾菜次數也較著增加。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