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芽眼睛紅紅的,眼裡含著眼淚,可見沈瑞小臉繃得緊緊的,想哭也不敢哭。
老安人將孫子養在身邊,人前寵嬖,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重新看這段影象,這寵嬖都是水分。
柳芽躊躇道:“冇彆的體例?”
沈瑞道:“能有甚麼體例?我娘冇了,有了後孃就有後爹,就算此次冇餓死我,另有其他招數要我的命。我不想等死。”
沈瑞即便來的稀裡胡塗,可“既來之,則安之”,也不想活的太累。
落在柳芽眼中,倒是沈瑞餓的狠了肚子疼,不知是不是想到本身餓肚子的風景,臉上少了幾分害怕,倒是多了幾分不忍,摘下腰間的粗布荷包,打了開來。
沈瑞問道:“你弟弟聰明不聰明,功課好不好?”
這家人太不普通了。
這祖母看來是真嫌棄這個孫子,可那當孃的是為哪般?親生兒子差點養歪,在家中職位連庶子都比不上,這當孃的就這麼甘心?
沈瑞點頭道:“束脩隻是小頭,世人講究尊師重道。除了束脩,端5、中秋、年節、文賢人誕辰、夫子生曰,都要加送一月束脩,稱為‘三節兩壽’。除此以外,筆墨紙硯,四書五經那裡是能少的。不說旁的,就是此中最便宜的紙,一大張就要十幾文到幾十文。換成書籍,就更貴了,幾百文到幾千文不止。”
表麵是九歲大,可畢竟裡頭的芯子奔三,一本端莊起來,不是普通的慎重。
沈瑞戀戀不捨地將視野從米糕上移開,看著柳芽,神采更加溫和。
沈瑞生母孫氏冇體例,送了一樣聰明活潑的兩個小婢過來。
換做其彆人,還會勸幾句莫太悲傷,另有老爺、老安人做主之類。柳芽倒是吃了後孃幾年苦頭,隻因本身勤懇無能,姐弟兩個同心才掙紮著活下來。
瞧著她暗裡教子的模樣,是個心機通透的,莫非不曉得“士農工商”中“士”的職位之高?
沈瑞昂首,似笑非笑:“你曉得我餓了?”
柳芽的眼神更亮了,嘴角不由地上挑:“阿弟恁聰明,村裡大家都誇。剛進村塾冇幾曰,就會背《三字經》。村裡人都說,阿弟今後能考秀才老爺哩。”
寒冬時節,米糕早已涼透,可那瑩白的光彩,還是使得人移不開眼。
柳芽小聲道:“小婢病時,娘也不給飯吃……隻說是敗火……還是弟弟偷偷給吃的,纔沒有餓死……”
沈瑞道:“我身邊的伴讀,不但能跟著我一起讀書識字,每月另有三百文的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