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孫承宗舉盞道:“門生敬以此酒,以慰恩師風塵。”
“不然呢?”林延潮淡然一笑道,“我現在要解纜了,不然弟子故吏就要聞訊而來堵門,到時候多有費事。多虧陛下故意讓你來宣旨,也算全了你我師生之情。”
朝臣竟上疏救居正,帝悔己過,憫忠告,令延潮改疏詞。延潮曰,繁華繁華天不由我,匹夫之誌我不由天,不易一字。帝謫延潮歸德同知。
林延潮歎道:“皇上如此勤政為民,真是天下之幸。”
又過了一會,馬車到了城門前,但見車簾被一掀,一名流人探頭出去朝車內,見對方是生麵孔,林延潮頓時放下來心來。
而他所經之處,官員們無不拜在宮道擺佈,口稱萬歲。天子剛去,新君登基,百官都懷著一等哀傷而又神馳的情素。
延潮在鄉興儒學,建書院,天放學子莫不讀其言,誦其文,果應世貞之語。延潮以學功自號,倡導身材力行之實學,宋亡三百年後,永嘉之學再盛於朝野。
林延潮點了點頭。
林延潮雙眼一眯,本身與鄭貴妃可謂拿對方籌馬來威脅對方。
沈鯉上前道:“啟稟皇貴妃,大行天子之遺命,臣等自是遵守。但是群臣已是激憤,如果再無傳位聖旨下落,恐怕殿上無人可再保皇貴妃及家人無恙啊。”
蓋愆補過允賴先人,皇太子聰明仁孝睿德夙成,宜嗣天子位,尚其修身勤政親賢納諫,以永鴻圖……
林延潮道:“臣不敢自比諸葛武侯,但論鞠躬儘瘁,儘忠王命不敢甘於人後。臣受大行天子重托,唯有以死酬謝大行天子之拜托之事!”
“這一池子錦鯉乃我所愛,你替我好好顧問,而留京的主子也不要等閒辭退,畢竟都跟從了我多年。”
林延潮道:“陛下……陛下厚恩,臣銘感五內。然陵穀遷變,高台傾,曲池平,此乃臣想到第一次見張文忠公時所言……”
然後林延潮走下台階與幾人擦身而過。
“陛下若定要犒賞,請給臣身後一個良諡足矣。”
見太子被鄭貴妃把握,眾大臣們心底都很氣憤。
林延潮上前一步道:“皇貴妃的三位家人就在殿下安然無恙,請皇貴妃無妨站到殿前一看。”
“總要試一試。”那士子咬著牙道。
固然隻是說從礦稅改成商稅,但方方麵麵卻牽涉到治國安邦的各種戰略,以及全部國度的經濟民生都寫在這幾萬字的奏疏上。
十六年進禮部右侍郎,尋遷左侍郎,稱疾回籍。
“但是慈寧宮與我等朝臣並不敦睦,”沈鯉向林延潮道,“非常之時,當用雷霆手腕!”
林延潮聞言撫須大笑:“夫人啊夫人。”
說到這裡林延潮從袖子取出一奏疏道:“今臣將辭陛下而去,唯獨一事放心不下。此疏內詳載礦稅如何改商稅之法,此事吾與當朝諸公籌議已久,大抵已是安妥,但實施下去必然會有諸多爭議,但不成因反對乾休。此是先帝所遺陛下之恩德。”
但見上百名流子朝城門趕來,爭相擠入城門。
Ps2:最後一章寫了太久了,實在抱愧。最先人物史傳參考了書友孔璋不寫檄文,以及明史數篇,大師拚集著看。
“老爺,我在於大宗伯那再乾幾年,然後回籍服侍你。”陳濟川對林延潮道。
二十二年派遣回朝,負天下之望,朝士冀其大用,廷推第一。詔命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延潮效姚崇十事疏諫陳先複居正名位再入相。不報,居驛館三年,全己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