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第二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可也是殷正茂太能來事了,安定了瑤亂以後,普通人也安息了。哪知他又脫手整治本地倭亂,先是集結兩百多艘戰艦,大樣民船一百餘艘,擒殺大海盜曾一本。

公堂內新任福建巡撫劉堯誨坐在主位正聽著上麵的軍情,劉堯誨是湖廣人,因仕官時彈劾過胡宗憲而被罷官。劉堯誨又以平瑤亂之功複出,除了與俞大猷分歧一貫討厭胡宗憲外,兩人冇有任何共同說話。

這纔有了此次倭害,以是來龍去脈算起來,不由該怪殷正茂多管閒事。

劉堯誨看著軍報,也是皺眉對道:“本府駐軍雖眾,但真正能出城野戰的,唯有胡參將的三千浙江兵,眼下是不是把浙江兵調返來?”

福州巡撫衙門,在福星坊內,本來是提學道衙門,挨著安樂河,一河之隔則是府學。嘉靖內朝廷因備倭而立福建巡撫,總稱巡撫福建處所兼提督軍務。

劉堯誨也是無能為力隧道:“此事你與都批示使和清軍道商討一下吧。”

曾一本身後,殷正茂厥後又擊敗了曾一本的部將林道乾,兩廣本地的倭寇,被殷正茂逼得冇有活路了,一部分隨林道乾南下越南,初創霸業。

劉堯誨點點頭道:“陳府台,言之有理,各位將軍覺得如何?”

此人本性光鮮,一是貪財,二是能打戰。隆慶年間兩廣瑤亂短長,時首輔高拱推舉殷正茂,眾官分歧反對,說果斷不可,啟事是此人太貪。高拱說,冇乾係,我拿百萬金給殷正茂,即使被他淹冇一半,但他卻能幫我把兩廣安定下來。

萬思謙洋洋灑灑說了一通,但是世人耐著性子聽完,卻發覺實在萬思謙甚麼都冇說。

鎮守總兵俞大猷不說,隻能坐營遊擊答道:“兵士都是能夠戰,但駐紮城內的隻要一營二遊,人馬太少,何況欠餉兩個月,士氣低迷。”

公堂以外的滴水簷下,巡撫衙門機兵,插著腰威風凜冽地立著。

劉堯誨也是風俗了問道:“諸位另有甚麼高見?”

萬思謙被將了一軍,暗罵一聲,他不肯替巡撫出甚麼定見,但亂來疇昔還是悄悄鬆鬆的。當下萬思謙掉起了書袋道:“退倭之策嘛,兵者凶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

萬思謙身為左佈政司,大要上看了是一省大員,但實際上行事到處受巡撫節製,以是劉堯誨有甚麼行動,他都要反對一下,萬一出了事,本身既能拋清乾係,也是能當個先見之明的。

劉堯誨溫言道:“爾等隻要謹守城池就好。隻是眼下城西,城東,城南城門前都擠了很多百姓,你們要翻開城門,先放他們出去,不但要防備倭寇混水摸魚,也不能傷了百姓。”

劉堯誨心底大怒向分守道官員問責道:“兵餉之事,之前我是如何與你交代的?”

萬思謙旁是提學道副使胡定,巡按禦史商為正,身材癡肥的福州知府陳楠,坐在椅上滿臉憂愁,倭寇襲擾境內,他本年的考成必是好不了了。

其他另有清軍道,兵備道,巡海道官吏,不一一細說。另有一名首要人物,就是鎮守中官,他則單人一臉陰惻惻的坐在角落,他權力雖大,但礙於宦官身份,與這般文官冇甚麼好交換的。不過如許大的軍議又少不了他的存在就是。

另有與陳楠一併苦著臉的,就是侯官知縣周裔先,閩縣知縣賀南儒了。倭寇一來,受害最大就是他們這些處所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