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_第157章 利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楊振這麼一說,不管是王守堂,還是潘文茂,全都是一點就透,很快就挑那簡樸易行的點子落實了下去。

以是,乾脆一想,就用“飛將軍”來定名這類首要有擲彈兵燃燒投擲的原始手榴彈了。

為體味決鍊鐵爐不敷的題目,這些日子裡,在楊振的指導下,王守堂領著製鐵所的人手前後又接連新起了兩座土法鍊鋼的小高爐,把本來好好的一座城隍廟內裡,搞得是“煙燻火燎,烏煙瘴氣”。

按照裝藥量和重量的分歧,一斤藥量的飛將軍,被定名為“飛將軍一式”手榴彈;呼應的,裝填兩斤藥量的飛將軍,就被定名為了“飛將軍二式”手榴彈。

城隍廟裡的鬆山製鐵所,因為從安慶後的民壯營招募了上百個充裕的人手做工,終究開端有點範圍,像點模樣了。

不過,鍊鐵爐的溫度上去了,鐵料如願化成鐵水,然後又如願變成一個個鐵皮木柄手榴彈的彈殼。

製鐵所的提舉王守堂,本就是世代的鐵匠出身,之前在寧遠城運營鐵匠鋪的時候,又攢下了一些起爐鍊鐵的經曆,此時人手和前提一旦夠了,立即就顯出本身的真本領來了。

一紮,就是淺顯手掌伸開,大拇指指肚到中指指尖的間隔。

真正讓楊振猝不及防的,倒是“四號藥”的彆稱,先遣營的將士們都管它叫“火藥”。

彈藥廠庫房熟行榴彈數量的不竭增加,讓楊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由衷的心對勁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