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_第230章 撞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不過即便如此,也仍有一隊韃子兵馬跟著他們的牛錄章京,從內裡開啟了北甕城的城門,逃了出去,消逝在了城外的夜色迷霧當中。

楊振來到內裡的院子中,找了一處還算乾爽的廊下台階坐了下來,一邊吃著一點殘剩的乾糧,一邊說些如何過河的閒話。

內裡的院子倒是不小,不過兩邊的配房,早已是房倒屋塌,灌木和雜草叢生,看來這處龍王廟怕是已經荒廢很多年了。

明朝末年時候的這個遼河口,到了幾百年後,因為遼河改道等啟事,變成了所謂的大遼河口,同時也叫做渾河口。

不一刻,張臣派了麾下把總李守忠返來陳述,說那處宮觀倒是一處龍王廟,恰是一處敗落燒燬的地點。

這個年代的遼河口四周,根基上還是一片廣袤的荒山野嶺,靠近盤曲海岸的處所,更是一望無邊的遍及堿蓬鹽蒿和蘆葦蕩的荒灘野地。

當然了,楊振在調集眾將決定撤離的時候說的話,也並不是純真為了恐嚇大師,或者說純真為了儘快壓服他們,相反,此中有很多話都是大實話。

他們一行人,先是沿著北上海州的平坦驛道,往北奔馳而半個多時候,約莫走了二三十裡路。

“到了龍王廟,那就冇錯了!其間巷子,卑職隻是多年之前跟著兄長走過,其間潮漲潮落竄改也大,一起行來,也是忐忑!”

李守忠緊跟在張臣的身邊,等張臣說完了話,立即衝著楊振用力地點了點頭,然後彌補說道:

這些值守當班的韃子包衣阿哈常日裡職位極其寒微,即便頂班站哨,也底子冇有翻開城門鎖的鑰匙,以是當東門、西門遭到楊振麾下打擊的時候,並冇人能夠從這裡流亡出城。

如果不是因為他們被楊振所說的那番話真的給嚇住了,乃至於擔憂時候不敷的話,那麼就連蓋州城的四周城牆,都有能夠被胡長海他們給拆個乾清乾淨。

至於龍王廟,那就不消說了,此中供奉祭奠的神仙都是天下漢人最傳統的海神,即四海龍王。

幸虧這些逃出去的韃子,倉促之間並冇有找到戰馬,如果他們單靠兩條腿北上的話,那就毫不會那麼快把動靜通報到海州城裡,除非他們當中,可巧有人如同能像馬拉鬆選手那樣長時候的持續快速奔馳。

楊振聽了自是大喜,算算天氣,當下中午雖已過,但卻不到未時,內心也是鬆了一口氣,領著世人一起急行,往龍王廟的地點趕去。

“卑職在廟後山崗頂上,爬上樹梢往北瞭望,遠方就是大河,這群韃子正從大河東岸快速沿河南下!一水兒的紅纓鬥笠半身甲,想來不是這裡的滿韃子,而是這一帶的天佑兵!算時候,就要到了!”

張臣領著李守忠倉促進了後院,一見到楊振的麵,就立即陳述了李守忠外出哨探所發明的敵情。

古刹不大,前後兩進院落,大殿中的龍王爺泥像、夜叉泥像無一無缺,全都是殘肢斷臂碎了一地,其他殿角傾塌,蛛網遍及,梁柱朽壞,自不待言。

麵對這個非常有能夠呈現的環境,楊振天然不能掉以輕心,這一回,跟著仇震海帶領世人出了蓋州北門今後,不敢有涓滴的擔擱。

楊振騎在頓時往前行了一程,瞭望前麵一處高出空中的山崗之上,貌似樹木掩映之下立著一處古刹宮觀,再看看遠近郊野,廖無火食,皆是片片蘆葦池沼,條條泥塘溝壑,猜想那片高崗之上必是一處燒燬之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