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但是老奴奴兒哈赤的親孫子!是當今滿奴所謂饒餘郡王阿巴泰的親兒子!那也就是說,他是眼下這個滿韃子偽帝甚麼黃台吉的親侄子啊!
“朝廷的糧餉軍器固然有限,但是給誰不是給呢?!給了彆人,他們能打滿奴嗎?!還不是白白華侈?!給了賢弟你,起碼能換來一批滿韃子的首級,能換來聖上幾天的舒心稱心!
對楊朝出去講,朝廷每年運送到遼東的糧餉,多達兩百萬兩銀子,與其讓這些貴重的糧餉物質,像肉包子打狗一樣,白白送給祖大壽麾下那些無所事事的遼東軍利用,還不如多給能打的征東先遣營一些呢。
到最後,楊朝進臨時拋開了那些煩苦衷,想起楊振他們這一迴帶返來的龐大戰果,表情逐步輕巧起來:
起碼撥給楊振先遣營的糧餉軍器,能夠立竿見影地看到成果,起碼能很快看到他們對韃子作戰的斬獲啊!
但是,楊振很清楚,這個戰略固然精確,但是在大明朝堂上,特彆在崇禎天子那邊,不成能獲得果斷的履行。
楊振的計謀,不是楊朝進從王在晉那邊抄來的堵塞守關,而是毛文龍當年行之有效的敵後遊擊。
但是,即便是他親目睹證了楊振渡海反擊帶回的嚴峻戰果,他也隻是感覺,滿遼東將領當中,唯有楊振一個精力可嘉罷了。
讓他冒著風險向天子進諫,並且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諫言,那是絕無能夠的事情。
但是,可惜的是,楊朝進隻是對付了事地奉告楊振,他會把話帶給王德化,其他的則甚麼也冇有說。
就連皮島被滿韃子攻陷以後,滿韃軍隊也隻是殺光了島上人丁,毀掉了島上城池,然後挑選了撤兵。
宮內寺人堆兒裡,但凡是有一些見地的,都在私底下重提當年王在晉的說法,對此,楊朝進極其附和。
兩世為人的楊振,常常想起這一點,就痛心疾首,可惜不已。
可惜的是,楊振並不共同他,反倒是因為接二連三的勝利,眼下心氣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