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_第277章 臼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說到這裡,王守堂停下來又看看楊振,見對方冇有接話的意義,彷彿就是等著他答覆之前的題目,因而乾脆說道:

王守堂先前見楊振臉上冇有神采,曉得他嫌製鐵所產量對於火槍火炮產量太小,對製鐵所的表示不甚對勁,正想著如何解釋一番,現下卻又見他俄然鎮靜扣問,當即答道:

當然了,這也是一種兩用炮。

“還要放到銑床上,用上好的硬鋼銑刀幾次打磨銃管的內壁,直到膛內光滑如鏡,貫穿無礙!

王守堂一邊說著製鐵所鍛造的大肚子臼炮的環境,一邊用兩隻手比劃著大肚子臼炮的身管粗細和口徑大小。

同時,這類大口徑的臼炮,就像明朝軍隊裡曾經設備過的那種碗口銃一樣,又把碗口銃的口徑擴大了幾倍罷了,讓它的倍徑比率變得更小了罷了。

“大人!銃管打造非常困難,鑄炮也並不輕易!向來泥範隻能利用一次,你道這幾套泥範就要破鈔多少光陰?冇有半個月風景但是下不來啊!

楊振看著王守堂,看他把臼炮的口徑比劃得像洗臉盆那麼大,當下終究對他點了點頭。

這個期間的箍桶匠和鑄鐘匠,都能夠製造如許的臼炮,因為這類臼炮說白了跟一個直上直下的大鐵桶子,或者寺廟裡鐘樓吊頸掛的銅鐘,並冇甚麼本色上的不同。

泥範鍛造法的確是又慢又差勁,既冇有效力,也包管不了質量,完端賴熟能生巧的所謂經曆,一不謹慎,弄出來的就是成品。

楊振這話一出,不但是王守堂一下子瞪大了一雙老眼看著他,就連潘文茂、張得貴和李祿也一起驚奇地看著他,彷彿是在說,那裡能夠會有如許的好體例?!

當然了,這個環境對於楊振來講,未免有點過於龐大了,現在的他,手底下冇有鑄炮的專家,他也不能提出過於龐大的要求。

“這個嘛——,小老兒多謝總兵大人對犬子打造的短管火銃的嘉獎!”

對於這個期間以及幾百年後的火炮製造來講,火炮的這個倍徑,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火炮的用處,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比例。

臼炮的稱呼,是楊振鑒戒後代的說法用心為之。

“你說的倒是冇錯!王老先生,我涓滴也冇有見怪你們製鐵所的意義!但是我這裡剛好有一個彆例,管叫你們事半功倍!再也不消擔憂泥範不能反覆利用的題目!”

“王老先生啊,我們先遣營的槍炮自造題目,但是要下落在你們製鐵所的頭上了!從你剛纔說說的銃管打造上看,你們很用心,從我此次利用你們打造的短管火銃看,也很精美!

在楊振弄出可用的著花彈之前,他要用這類口徑更大一點的臼炮替代虎蹲炮,用來在平原或者山地伏擊戰中,裝填上大量的散彈射擊仇敵。

對於鍛造火炮,楊振當然一竅不通,但是兩世為人的他,卻也多少曉得一些知識。

以是,他也冇有對製鐵所提出甚麼太高的要求,相反,他提出的要求都是最低的要求。

在火炮身管已定的環境下,火炮口徑的大小,與其膛壓的大小,根基上成反比,口徑越大,膛壓越小,炸膛的風險就越低。

“還能是甚麼體例呢?製鐵所采取的,恰是我們大明朝軍中最管用的體例!先找了圓木去芯,把它表裡打磨光滑,粗細與所要銃炮口徑相稱!

“小老兒祖祖輩輩世世代代運營鐵冶,打造鐵器,也曾為寧遠城裡的駐軍,鍛造過幾款銃炮,倒是從未想到過要用鐵範的題目!本日總兵大人一席話,直如喚醒夢中人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