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劉老兄這麼說了,那我們就這麼辦,七峰山的人馬是不是改旗易幟你們本身說了算,隻要你們將來接管我楊振這個總兵的號令批示,我們就是守望互助的一家人!七峰山的事情,就是我楊振的事情!”
楊振曉得青山好想問甚麼,而他也差一點就將後代那句響鐺鐺的標語脫口而出。
“我劉萬忠情願帶領七峰山的兵馬百姓,從今今後,改旗易幟,服從楊總兵征東先遣營的號令!”
“很多薊北的敗落戶,拖家帶口來投我劉萬忠,就落腳在七峰山,我如果拍拍屁股走人了,他們將來如何活?我劉萬忠雖故意投效,但又不是說走就能走的啊!”
祖克勇、徐昌永、張臣、李祿、楊珅,立即起了身,端著酒碗向胡圖格表達了歡迎的意義。
對他們來講,有生之年能看到擯除清虜,規複遼東這個目標的實現就很不錯了,哪能顧得了那今後啊!
方纔定下了決計籌辦憑藉楊振的老炮頭劉萬忠,本身的事情剛定下來,回身就去勸說青山好去了。
以是聽他說完了這些話,楊振端著酒碗就站了起來,想著說幾句場麵話,賜與後留條門路就行了。
青山好此言一出,篝火堆圍聚著的眾將一刹時就溫馨了下來,停下了喝酒吃肉,停下了閒談扳話,全都看著楊振,彷彿這個題目既非比平常,同時又對他們相稱首要似的。
再者說了,現在大明朝還在,滿清又冇有入關,規複中華也談不上,以是話到嘴邊,楊振給臨時改成了驅除清虜,規複遼東了。
以是,劉萬忠聽了楊振斬釘截鐵普通說出的話,趕緊讓人又倒滿了酒,再一次敬了楊振一碗酒。
他們皺著眉頭,眯著眼,一會兒看看青山好,一會兒看看楊振,彷彿對青山好問出的題目也很有興趣。
不過,對於楊振的這個說法,劉萬忠卻已經很對勁了。
“我劉萬忠固然不能說走就走,跟楊總兵,跟諸位到鬆山去,但是我劉萬忠眼明心亮,曉得跟著楊總兵錯不了。
青山好這麼問,倒叫圍坐篝火堆旁的世人有點傻眼,他們可冇有想過那麼遠的題目。
“兄弟,有句老話,叫做當斷不竭,反受其亂。現在我們在草原上的日子不好過,你也不是不清楚!楊總兵既然誠懇誠意招攬草原英豪,你可不要錯過了這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啊!”
可惜的是,這個標語雖好,卻不能隨便拿來就用,因為麵前的這數人內裡,就有好幾個屬於韃虜的範圍。
“楊總兵,楊老弟,不是我劉萬忠不識汲引,實在是七峰山的攤子有點大,我劉萬忠不是瞎子,誰能跟,誰不能跟我看得清楚楚,但是我跟草上飛兄弟他們不一樣呐!
並且青山好問的題目內裡也充滿了他的桀驁不馴,甚麼叫投楊振而不是大明啊,楊振不就是大明朝的鬆山團練總兵官嗎?!
劉萬忠的考慮和難處,楊振當然心知肚明,對於叫他帶著七峰山的人馬跟從楊振到鬆山城去,楊振本來也冇有這麼想過。
楊振如許說了今後代人紛繁點頭,但是青山好卻還是不為所動,明顯並不對勁,而是接著問道:
祖克勇、李祿這兩個心眼有點直的男人,聞聲青山好這麼不識汲引,並且桀驁不馴的詰問,當下心生肝火,看向他的眼神裡已經毫不粉飾本身的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