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_第371章 新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與此同時,小淩河口阿誰海員營沙洲上的環島工事修建,也已經靠近了序幕,核心的深壕、高壘,島上的望樓、木寨,臨河一側的堅毅船埠,沙洲頂部的糧倉與營房,一應俱全。

溝壕靠著半島一方的那側,則是用發掘溝壕獲得的砂石泥土夯築而成的堤壩形高牆,固然不如磚石包砌的城牆高大豐富堅毅,但是配上另一側寬廣的深壕卻也足以守禦了。

接下來的幾天,楊振還是四周奔波,先是親臨現場巡查了鬆山西門、南門、東門的工程進度,然後又去看了小淩河口的海員營沙洲和止錨灣船營的工事修建。

這個身份職位上的竄改,直接讓王守堂從先前灰頭土臉不修麵貌的糟老頭子,變成了一個精力抖擻、氣度不凡的矍鑠父老,乃至連之前兩鬢已斑白的頭髮,彷彿都變黑了很多。

王守堂說到這裡,瞥見楊振一邊不住點著頭,一邊卻又皺著眉,彷彿如有所思,因而接著說道:

且說王守堂見楊複鎮靜發問,而張得貴、潘文茂也都來看本身,當下笑著點頭,捋了捋經心打理過的山羊鬚,然後對楊振說道:

這意味著,隻要銅鐵資本充沛,他便能夠快速、批量地複製一些他所體味的典範前裝滑膛炮了。

楊振到了這裡,站在堤壩上看了一圈,當即命令隨行的張得貴,從炮隊新得的佛郎機子母炮中拿出十門,交給仇震海的止錨灣船營,用來加強防備。

來到止錨灣半島與陸地相連的最北頭,楊振非常欣喜地瞥見,他所假想的長溝高壘,已然完工。

有了這套內芯與外殼配套的鐵質模具以後,剩下的事情就變得簡樸多了。

喜好大明新命記請大師保藏:大明新命記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不過當他聽取了潘文茂與王守堂兩小我的陳述,得知製鐵所已經摸索出了鐵範鑄炮行之有效的工藝流程以後,他已然感到非常鎮靜了。

但是,隻是短短的幾個月時候疇昔,阿誰曾經原籍權貴之家大半輩子的匠戶王守堂,搖身一變,竟然成為了征東營中軍都司之一,已是位在遊擊與守備之間的一個堂堂朝廷武官了。

山坡上背景而建的半地下的房屋,一排排、一層層、一片片,仍然蔚為大觀,彷彿已經建成了依山麵海的一處龐大村寨。

楊振一個勁兒催促駐守這個沙洲島的俞亮泰所部船隊人馬抓緊修建環島工事,為的不是防備夏季能夠呈現的水患,而是應對夏季滿韃子能夠建議的打擊。

就是在楊振回到鬆山的頭一天,製鐵所才搞出了第一套王守堂本身對勁的、冇有甚麼瑕疵的臼炮鐵範,即鐵質鍛造模具。

新的大口徑臼炮詳細長甚麼樣,是不是合適本身之前的假想,楊振現在還冇有親目睹到,自是無從判定。

有了楊振的催促,以及楊振一行帶返來的大量騾馬大車和多量馬伕、腳伕、車伕、駝工的插手,增修棱堡和甕城的進度開端驀地加快了。

港灣裡的船埠已經建成,接遠洋岸挖建的幾處小型乾船廠裡,一艘艘陳舊的大船正在等候著修補,遠處幾座小山頭上的望樓有人在站崗巡查。

“這幾日鐵範初成,製鐵所高低忙著澄徹黏土,製作灰漿,熔鐵化銅,澆鑄新炮,還冇顧得上抬到城外放一炮嚐嚐呢。”

而幾片山嶺腳下,以及海岸上平坦的地帶上麵,則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郊野,此後果為增修棱堡甕城而被移栽補種到止錨灣半島上的大片高粱地,已經竄到了一人多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