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聽了黃台吉的話,有的神采衝動,明顯對此等候已久,有的麵露難色,明顯並不附和,但多數是一副麵無神采、靜待下文的模樣。
“朕暮年曾說,取南朝如伐大樹,先從兩邊砍,則大樹自仆。現在朝鮮、蒙古,皆歸附已久,而南朝內部,事情四起,朕覺得,我大清取南朝之機會已成。正所謂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機不成失,失不再來,若待南朝內鬨安定,或者假以光陰又有良臣名將出,則我滿洲君臣悔之晚矣!”
對於沈誌祥的人馬,不管是操縱沾親帶故的這麼點乾係去試著策反他,還是集結了各方麵的兵力毀滅他,總之楊振不能答應他在複州、金州一帶,真的打造出一支海軍來。
楊振想到這裡,瞥見俞亮泰在一邊正有些難堪地撓頭,便又對他說道:“如許吧,這個事情,臨時放一放再說。就算是沈誌祥親率其部移防到了複州城,一兩個月內,恐怕也造不出幾艘戰船來。
一向神采沉重的俞亮泰,現在提及來這個話題,俄然兩眼發光,炯炯有神,明顯是但願這個事情能成。
俞海潮之前跟著俞亮泰流落海上,承蒙他們收留,同事了一年不足,彼其間多少還是有一些香火情,便幫著多問了一句。
天啟年間,遼事已壞,後金國已經崛起,但是當時的後金國卻還冇有才氣衝破大明朝的長城防。
胡長海、高成友他們處境艱钜,俞海潮分開長興島的時候,他們千丁寧萬叮囑,讓俞海潮儘快給他們一個準話。
一旦讓他搞出來,那麼目前楊振獨一還算安然的火線,可就立即不平安了,頓時就要麵對腹背受敵的險惡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