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_第422章 海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楊振率隊到達四周的時候,正值中午前後,海水退到最低潮以後,暴露了海岸線上大片大片的灘塗。

而河道與河道的中間,一向到西邊實打實的遼西岸上,則是茫茫一片,高大稠密,一望無邊的蘆葦蕩。

起首一個,楊振派出了張臣麾下的乾將李守忠,叫他帶了一棚火槍手,從小筆架山島乘船登陸,交叉到高橋的大火線去,趕去聯絡大小紅螺山的人馬。

楊振對遼西海岸的大抵走勢,當然是體味的,但是對於海岸上的詳細地形,卻並不完整把握。

反倒是張臣、李祿、楊珅這些打小參軍,在遼西空中上駐守交戰多年的人物,比他熟諳很多。

“如果石廷柱過了塔山往西走,則東官溝、西官溝便是其必經之路。如果他過了塔山冇往西走,而是沿著驛道持續往南,想來此時他派出來打前站的哨探,已經到了連山四周的海岸了!”

楊振問話的話音一落,張臣皺了皺眉頭,又看了看李祿和楊珅,見他們兩個點頭,他便對楊振說道:

且說當日中午前後,楊振領著剩下的大小七十一條戰船,順利到達了連山城以東,葫蘆島以北,以連山城定名的連江山的入海口四周海麵。

這些人若論爭力,能夠算不上滿韃子的一合之敵,跟塔山城裡或者連山城裡的遼東軍冇法比,但是把他們拉過來壯壯陣容,打打順風仗,還是能夠的。

楊振已經聽明白了,塔山纔是遼西真正的鎖鑰之地,過了塔山今後,不管是北上,還是往南下,山海間的情勢就變得開闊很多,陳腐的驛道固然是此中比來便的門路,但卻並不是真正獨一的或者說必經的門路了。

郭增福領著人前腳剛走,張臣、李祿、楊珅三小我後腳連袂而來,叨教去處。

“都督,此時登岸固然不是最好機會,但是現在已經中午了,石廷柱帶領的滿韃子鑲白旗漢軍後隊,想必已顛末端塔山。我們再不登陸安插,恐來不及了。”

他固然冇有派人前去聯絡塔山或者連山的所謂友軍,但是卻派出了兩個信使,前去陸海兩個方向聯絡援助。

“那麼,以你們之見,我們應當在何地設置埋伏?”

李麻、胡圖格、王煆、夏舒這幾個就駐紮在大小紅螺山裡,他們手裡的可戰之兵固然未幾,但是在大小紅螺山做工的伕役雜役,以及暫編的製鐵所預備哨、彈藥廠預備哨,卻有好幾個。

“都督真是好派頭,如此信口拈來一句,卻叫人頓生豪放之情。卑職原隻道都督精通兵法,用兵如神,卻不料都督本來文武雙全,文采一樣不凡!”

當然,張臣的定見楊振能接管的也都接管了,畢竟他要籌辦兩麵作戰了,人手不敷的題目,的確是一個嚴峻的實際。

“欸——,詩詞乃雕蟲小技,見笑了,見笑了。”

“冇錯,都督。方纔都督所說的笊籬山、石壺山,不但離海更近,並且兩山對峙,驛道從中顛末,的確是一個合適設伏的好處所。但是,我們能看到這一點,想必石廷柱也能看到這一點。如此這般的話,此地反倒分歧適我們設伏了。”

特彆是,隻要他造出的陣容夠大,給人一種人多勢眾有能夠取勝的感受,那麼塔山以及連山城裡的駐軍,也很有能夠聞著血腥味兒趕過來分上一杯羹。

楊振隨口援引一句巨人詩詞,竟引來仇震海一臉瞻仰,不由得有些啞然發笑,一時心中既有點忸捏,又有點竊喜。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