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_第585章 料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有的說,這個“料”,指的是容積或者容量,一料等因而一石的容積。

“那,老袁你的意義是說,這條船首尾的長度,乘以其高低的高度或者說船艙的深度,就是這條船的料數?”

龍王廟坐落在金州灣海岸四周的山嶺之上,山嶺上麵,則是一個陣勢平坦開闊、簸箕形狀的海灣。

“二百料?”

北大河並不是大河,但其河口處陣勢平坦,每到金州灣漲潮的時候海水倒灌,河麵即舉高數尺,一時寬廣非常。

隻是楊振弄清楚了一料大抵是多少以後,已經對沈誌祥所說的甚麼成例不感興趣了。

並且不但是楊振一小我弄不清楚,實際上對於一推測底是多少,或者說,這個衡量船隻大小的“料”,究竟指的是甚麼,幾百年後很少有人搞得清楚了。

比及潮流一退,將圍堰重新堵上,就成了修船的處所。

另有的說,這個“料”,指的是造船破鈔的木料,即一根方一尺、長七尺的木料,就是一料。

更精確地說,是從船頭到船尾的船體中縱剖麵的麵積。

顛末沈誌祥與袁進兩個的幾次論說,楊振腦袋裡終究靈光一閃,認識到了這條船屬於二百料戰船的按照了。

到了此時,金州灣內需求補綴的船隻,便能夠乘著漲潮的潮流順河口登陸,駛入預先挖開圍堰的船坑當中了。

而四百料的船,指的則是破鈔四百根如許的木料製作的船。

敢情這個料數,既不是重量,也不是容積,一樣也不是造船破鈔的木料多寡,而是船隻的縱剖麵的麵積。

而他除了增加船廠的範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外,臨時也並冇有其他更好的體例。

瞥見這個乾船坑的內裡,正有一群船工,圍著一艘已是半成品的大船繁忙著,楊振停下了腳步,打量一番,然後向沈誌祥等人扣問道:

“嗬嗬,都督這是在考我嗎?”

不過,沈誌祥冇有等楊振再說話,而是徑直指著船坑裡的那條半成品船隻,說道:“此船,首尾長六丈二尺,船麵到艙底,深四尺半,恰是一艘正端莊經的常用二百料戰船!”

仲春初旬日中午,楊振在沈誌祥、袁進等一乾人的伴隨之下,一邊聽著他們的先容,一邊來到了一處船坑的中間。

“你們都起來,冇你們甚麼事,你們持續乾活!”

海灣北麵,山島竦峙,礁石林立,海況龐大而凶惡,但是海灣的南麵,則是從金州城北西流入海的北大河。

龍王廟地點的山頭以南,北大河入海的河口以北,恰恰是沈誌祥為金州灣龍王廟船廠挑選的主廠區地點之地。

此中募民屯墾的事情,固然頂首要,但卻急不得。

那麼,楊振寄以厚望的四百料戰船,又能有多大呢?

當下他對沈誌祥點了點頭,便不再言語,而是拔腿上了船坑的砌石邊沿,邁開步子,去測量這條所謂二百料戰船的長度去了。

以是,在金州城逗留期間,楊振先是親身去了一趟金州城南不遠的南關嶺山地,檢察了劉萬忠五屯營人馬部眾的分守安設環境。

船坑的船工們正在叮叮咣咣地製作著船艙內裡一格格的水密隔艙,驟見楊振上了船坑邊沿,一時候呼呼啦啦地跪了一地。

將來的大抵生長方向定下來今後,擺在楊振麵前的首要事件,除了整武備戰,就是募民屯墾和打造戰船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