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帝國再起_第041 連環計(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阮大铖道:“不如此怎能讓其動心?陛下且放寬解,讓其督軍江北不過是權宜之計,等陛下掌控了內閣,奪得了用人之權,再調其回京待命聽勘還不是一道旨意的事兒?

他回身入坐,沉聲道:“先生大才朕已知之,現在黨人勢大,鉗製君上,殊為可愛!”

“內閣中的東林們之以是如此強勢,全仗著首接史可法之勢,史可法在東林中德高威重,黨人皆願聽其批示,如此沆瀣一氣,高低通同,陛下勢難抵擋。

“臣的意義,通敵實出權宜,自強乃為本計,懇乞嚴諭使臣無傷國體,更祈大誡疆臣急修武備事。”阮大铖冇有直說聯虜平寇不對,畢竟這是天子親下聖旨定下來的國策,否定聯虜平寇,就是否定天子,有損帝王顏麵,直言進諫不是他的氣勢。

“是連環計!關鍵是,該如何使出呢?”

“何解?”

阮大铖放低聲音道:“將多兵眾,不成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陛下,可知此計?”

以臣愚計,聯虜平寇之際,陛下當密敕江北,武昌諸將奮同仇之氣,大整軍旅。比及秋冬之時,闖逆被東虜管束於三晉,陛下則順勢調遣江北四鎮,進取河南,兵臨山陝。

再令武昌左鎮出兵以入武關,令川中良將如秦良玉者協同左鎮,或攻闖逆之脅,或拊闖逆之背,使闖逆擋其一麵,而我軍攻其三麵,到時不但逆賊能夠一舉蕩滅,而滅賊大功不必全出於東虜,則大明之威尤在,以之震懾東虜,如此方能保得久安,是故取為第一義。進取不銳,則守禦必不堅。”

“天子受辱,此人臣之過也!臣不能分君上之憂,真是罪該萬死!”

“首輔無過而貶,恐黨人再掀紛爭,局麵難以清算啊!”

朱由樺聞言苦笑道:“這些事理朕何嘗不知?何如掣肘纏身啊!朕這幾日頗感心力非常交瘁呢!”

朱由樺等的就是他這句話!

阮大铖聞言心中一喜,曉得天子承認了他剛纔的話,他撫須回道:“臣覺得‘治亂世必用重典’。北都淪亡,先帝就義,可為非常之時。

長篇大論過後,阮大铖微微調息,檢察天子的神采,卻見天子低頭深思,好久不言。阮大铖不知天子心中在想甚麼,是喜是怒,又回想起本身剛纔說話慷慨激昂,指導方遒間大非常日的謹慎謹慎,心中不免有些揣揣。

何況江北諸鎮俱是放肆難製之徒,先帝在時,尚且對諸將無可何如,史可法一介墨客,短時候內有何本領能讓他們昂首服從?

終究,他們看到天子下巴微微一擺,這些宮女和寺人們便逃也似地躡著腳退了出去。

所謂蛇無頭不可,為今之計,首要的便是將史可法調離內閣首接之位,先斷其首,以削其勢。”

阮大铖奧秘一笑,道:“明貶不可,無妨利誘之!”

阮大铖侃侃而談道:“自東虜背叛以來,兵帑不解幾三十年,國中浪費,實為禍本。

光陰好似就此停止,正在不安之間,天子終究開口道:“先生剛纔縱論軍政很有觀點,朕心甚悅,然今大明法紀廢弛,君威不振,不但某些樞臣儘情妄為無人臣禮,各地守將也有放肆不遵號令者,先生之計再妙,不能付諸行動終為鏡花水月啊!”

“依先生的意義?”

“次輔馬瑤草本鎮守中都,節製江北各鎮兵馬,現在已然入閣辦差,江北便缺了一名鎮守大員。史可法馳名流情節,向來憂國憂民,陛下不如順勢讓他去鎮守江北。如此一來,題目便可迎刃而解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