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_第424章 朱以海的抉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讓禮部尚書親身來宣詔,可見朱琳渼對此事之正視。

“即便是衢州的破虜營七千新兵,就算冇法擊潰清軍,但與其保持均勢當不難。一旦與敵接戰,其他幾路當能在半日以內趕往聲援,終究對馬得功部構成合圍!”

張家玉又一旁獻策道:“大人,另有陳邦彥所率西路軍剋日已抵野蠻,亦可令其所部緩攻徽州,就在野蠻暫駐。萬一有變,自野蠻東去,兩日便可回援衢州。”

他說話期間,已有參謀軍官同步在輿圖上標註了進軍線路和箭頭。隻見從桐廬起,蘭溪、金華、東陽、諸暨、紹興幾處重鎮自西向東,正將青山嶺一帶圍在中間,而北側便隻要濤濤錢塘江可去。

“可行,便讓令斌晚兩日再西進。”朱琳渼點了點頭,見世人已無貳言,又叮嚀道,“此番我四路共進圍攻馬得功,勝負之關頭就在速率!若虜軍在我軍未到達幾處重鎮之前便深切浙地,我們就隻能被動追在他前麵了。

朱以海望了眼朱繼祚等人,束手道:“汝焉知福建是否誠意,若隻用巧舌使我獻出浙地,來日隻需言官上書彈劾,立時重翻舊賬!我卻不若攜監國名分再出海……”

“是以,各部僅需帶足趕赴目標地的口糧便可。”

“殿下,不能再躊躇了!”錢肅樂捧著一條二尺多長的錦緞,神情孔殷道,“我主力已儘潰於青山嶺,臣昨日征調了紹興四周統統府役、鄉勇也僅得千餘人,憑此斷難抵抗三萬東虜……”

“殿下,福建那位亦是大明宗親,總……總強過淪落建奴之手……”

“初,王兄於賊亂之時暫監國事,扶國濟危,為朕之臂膀。今江南即定,繼如此則政出兩門,為世所不趨……

焦璉是初次插手龍衛軍的軍事集會,卻很快便融入出去,拱手道:“殿下……哦,大人,若調空衢州守軍,萬一浙藩有所異動……”

他用力拍著椅子扶手,一字一頓地說:“你們覺得坐上來輕易,下來也一樣輕易嗎?!”

朱繼祚洋洋灑灑宣讀已畢,朱以海心中倒是略鬆了口氣。聽這聖旨的意義,大段例數他鎮守浙江,退建虜之功勞,卻隻字未提他自主之罪,隻讓他“從大義”退位,仍能作為親王安享餘生。

朱以海昂首掃視眾臣,眼中儘是血絲,“客歲我便欲歸藩,是你們非要逼我持續監國,現在又要逼我退位……”

他正幾次遲疑間,錢肅樂已攜幾名朝臣上前跪於朱以海麵前,“殿下,此詔足見朝廷之心,殿下另有何慮?”

眾將聞言立即齊向這邊望來。

“是以此次進兵,炮營隻帶六磅炮,炮車更加套馬。輜重及重炮交由重騎虎帳護持北上,暫不參戰。”

與人們風俗的設法分歧,在步兵完成騾馬化以後,重馬隊便是全軍行軍速率最慢的兵種,乃至慢過騎炮兵。故而在趕時候的環境下,重馬隊隻能和輜重一起遲緩而行了。

他見朱以海低頭不語,又跪著向前蹭了幾步,將那錦緞舉過甚頂,大聲道:“這是臣大膽與八十七名朝臣同署,望殿下乞援福建,唯此方可保浙地數百萬百姓,殿下!”

他說到這裡忽而一愣,浙江海軍已殆,又如何流亡海上?

“退一步說,若他真敢不顧大局,等他取下衢州,我雄師已是雲集紹興四周。我便入紹興擒了這個不顧大明社稷的藩王,衢州浙軍自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