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_第47章 機械設計技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朱琳渼接過八棱形的鐵管掂了掂重量,大抵七八斤的模樣,因為是試成品,大要還冇有拋光,透著一股鐵器的粗暴美感。

楚第和熊忠兩名工頭合作,一人賣力製作水力鍛機的部件,另一人帶人嘗試先手工打造一套板甲,以熟諳整套工藝流程。

啟事很簡樸,鐵場煉出來的鋼錠裡,底子找不到“軟鋼”。

“殿下……”

即使坩堝耗損很快,等這數百斤質料燒出來,應當也充足鐵場耗用大半年的。

以是甚麼起落機構、夾具之類全都能夠省略,製成牢固的不但能夠減少技術要求,並且穩定性也更好些。

未幾時,一台腳踏鏜床的設想圖紙便被他畫了出來。

朱琳渼一拍腦袋,忽視了!坩堝鍊鋼煉出來的大多是高碳鋼,中碳鋼都很少。因為鍊鋼用的坩堝就是石墨做的,石墨就是純碳啊。

“天然是鑽磨銃管。”魯寧又指向槍鑽架,“用熟鐵捲成銃管粗坯以後,銃管內部極其粗糙,冇法發射。

朱琳渼要來紙筆,開端繪製鏜床的佈局圖。

“全部過程中還得不竭將銃管拆下,查抄是否鑽歪了。經曆不敷的工匠每鑽成一根銃管乃至會鑽壞兩三根。”

喬千很快買了石墨等質料返回鐵場。朱琳渼乾脆抄起鐵鏟,將六七百斤的石墨、黏土等質料攪拌均勻,然後將燒製流程抄給喬千,讓他運至瓷窯燒製坩堝。

鏜床雖比水力鍛機尺寸小很多,但製作難度卻比前者大。主如果這個期間的精加工才氣太普通了,很多精美的小部件幾次打磨、實驗十多次都不必然堪用。

鐵場邇來招了些工匠,但看來應當也不超越百二十人,就是說哪怕把統統工匠都撥來製銃,也得大半年才氣完成他三千支銃的目標。

軟鋼、硬鋼是前人對低碳鋼、高碳鋼的直觀稱呼。熊忠試了上百塊鋼錠,最軟的也是硬鋼,很難鍛造。

“需先用小號鉸刀將銃管內孔鑽大一圈,再換用粗些的鉸刀持續鑽至更大,凡是要換四次鉸刀才氣擴出合適的銃孔。這過程費時吃力,又易鑽歪。諳練工匠一個時候也就能鑽深七寸擺佈。”

朱琳渼又破鈔了一整天工夫,指導楚第製作諸如曲軸、齒輪組等鍛機核心部件以後,便去了火器工坊。隻要這些核心部件不出錯,工匠製作木質機器的功力應當是靠得住的,水力鍛機製成隻是時候題目了。

是以朱琳渼隻能在一旁指導工匠們加工零件,中間不時去看看水力鍛機的製造環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