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一個狠人_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一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朱慈烺在端王府中簡樸的撫玩了一番,就到承運殿中歇息了半晌,吃著隨班從宮中帶來的甜點,思慮著打算。

遵循大明祖製,皇族出行在外不能隨便居住在衙門,衙門是辦公事的處所,屬於公家,不是皇家的私產,即便是大明的天子,也隻能住在行宮或者就近住在藩王府中。

“他如何在這?”北鎮撫司衙門還在皇城,李廷表如何溜到外城來了?朱慈烺不解。

因為長年有人打掃,端王府倒也不顯得陳腐,傳聞太子殿下要住出去,端王府的管家趕緊安排人將端王府裡裡外外重新打掃了一番。

吳忠解釋道:“此次小爺出宮撫民,五城兵馬司、巡城禦史和錦衣衛都派了人暗中庇護殿下,錦衣衛此次派出帶隊的人就是李大人。”

既然奉旨撫民,朱慈烺就不能每天都回宮,隻要完成了旨意才氣回宮複旨,因而他帶著一群東宮親衛住進了在外城的端王府。

朱慈烺看到他眼神的非常,笑道:“本宮又不傻,去做那些引火燒身的事情,此次隻是想搞一次捐獻活動,讓那些有錢人出著力罷了。”

徐盛在傳達了東宮令旨後,南城兵馬批示司的人立即行動起來,在外城平分離劃出了十個施粥點,敏捷運糧並架設粥廠,那辦事效力,是真的到位。

朱慈烺想從這些人的口袋中掏一把,當然了,不能搶,隻能捐獻,求他們送錢,不過至於如何‘求’,還是他說了算。

明末的時候,朝廷窮,百姓窮,但那些地主富商和當官的並不窮,反而個個富得流油,能夠說全部大明大多數的財產都把握在這一小撮人的口袋中。

半晌後,朱慈烺叫來了貼身侍衛徐盛,道:“徐盛,你去讓南城兵馬批示司派些人,在城中人流少寬廣的處所開十個粥廠,每天遲早兩頓給流民施粥,包管筷子插在粥裡不倒。誰如勇敢貪一粒糧食,直接殺頭抄家,你讓李廷表派些錦衣衛盯著點。另有,記得讓他們打出本宮奉旨撫民的燈號。”

吳忠道:“小爺,李大人就在端王府外候著呢。”

他的辦事理念就是:安然比效力更首要。

對於上麵官員的那些花花腸子,朱慈烺內心清楚的很,如果不派人盯著點,估計這一萬兩銀子最多能喝兩天的粥。

一群流民隻是冇口兒的承諾,一個個拿著碗上來列隊領粥,排在前麵的隻是不竭的探頭探腦,非常焦心的等候,管他誰的恩德,還冇吃到嘴裡呢。

在亂世重典之下,流民們也立即都誠懇起來。實在主如果米粥供應的也非常充沛,先來後到都能領到米粥,也冇需求哄搶,是以在今後施粥的時候,流民們也都自發列隊,用飯的次序也好多了。

這些天來,他們每日過著啃食糠菜樹皮的日子,即便來到了都城,也是吃些殘羹剩飯,很多人看著碗裡純粹稠厚的米粥,眼淚都流了下來,這纔想起巡查校尉方纔說的話。

讓他在五日以內將北都城中有錢的官員和富商名字統計一下,標準是在家資十萬兩銀子以上,最好能查清這些人的大抵家資。

李廷表心中鬆了口氣,出了端王府後立即動手安排人暗中調查,用的還是他本身信得過的人。

有幾個帶頭哄搶的人直接被抓了起來,棍棒加身後還被綁在了樹樁上,瞪大了眼睛,流著口水看彆人喝粥。

不像後代的滿清,國以私用,全天下都是皇家的主子,下江南能夠隨便住在衙門或者大臣家裡,美其名曰親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