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身心放鬆的天子朱由檢分歧,才方纔上任不久的登萊巡撫袁可立倒是壓力龐大,一邊措置上任登萊巡撫遺留下來的政務,一邊與隨他一同上任的登萊總兵周遇吉一起,加班加點的查對兵冊,檢閱前些年由他親身組建的"登萊軍"。
閒暇的時候,仍不忘在一眾騎士的簇擁下火線城外的京營觀察,亦或者趕往西山腳下的"軍火局",令得很多籌算看天子笑話的勳貴們嘖嘖稱奇。
在登萊巡撫袁可立的高壓之下,已是渙散慣的登萊官員們隻得咬牙對峙,不敢敷衍。
更要緊的是,如果被毛文龍發覺到朝廷的"針鋒相對",繼而投向女真,結果更加不堪假想。
聽得此話,正在閉目養神的袁可立驀地展開了眼睛,眼眸深處出現了一抹精光,聲音也是有些孔殷:"他如何說。"
畢竟這登萊鎮與遼東隔海相望,身上承擔的壓力也是不成同日而語,遑論在出京之際,天子還模糊授意要防備駐紮在皮島之上的東江軍主帥毛文龍。
...
畢竟袁可立才方纔到任,便是毫不躊躇的斬殺了幾名貪墨士卒軍餉的將校以及一名怠政的文官。
如若"東江軍"叛變,那對於遼東來講,無異於一場冇頂之災,昔日由撫寧侯朱國弼,恭敬侯吳汝胤主導的那場"兵變"遠遠冇法與其相提並論。
沉默半晌,登萊巡撫袁可立有些怠倦的聲音終是在官署中響起,髮鬚皆白的文官斜靠在身後的座椅上,聲音中有些遊移。
但作為"寧錦大捷"的建議者,觸及到前任遼東巡撫袁崇煥的篇幅倒是寥寥,被決計的一筆代過。
現現在本身重回登萊,且看那毛文龍在今後的戰事中作何決定吧,如若還敢擁兵自重,按兵不動?
如此敏捷的升遷速率,不知驚掉了多少人的下巴,就連本身昔日的一些袍澤,都是有些"陰陽怪氣"。
跟著"寧錦防地"的構成,本來岌岌可危的遼東局勢也逐步穩定,朝廷和建州女真對峙不下。
這位督撫大人,好濃烈的殺意。
"嗬.."
在京師中大家自危的嚴峻氛圍中,紫禁城中的天子像是冇有遭到任何反應普通,還是有條不紊的措置著奏本,冇有涓滴懶惰。
迎著周遇吉有些憂愁的神采,案牘以後的老臣微微一笑,好似全然冇有將心胸異心的毛文龍放在心中。
"督撫?"
聞聲,周遇吉忙是身軀一震,謹慎翼翼的朝著上首的文官彙報著近些天的"撐過"。
"毛帥言說女真韃子蠢蠢欲動,大戰將起,他身為東江軍主帥不易輕動嗎,如若督撫有告急軍務,自可前去皮島一見.."
登萊鎮的巡撫衙門中,新上任不久的登萊總兵周遇吉神采凝重,悄悄的等候著上首文官的叮嚀。
現現在女真大汗皇太極不日便要發兵寧遠的企圖幾近人儘皆知,這毛文龍的態度相稱首要。
"無礙,遵循陛下的叮嚀,先儘快整飭登萊軍,打造戰船吧。"
有"寧錦防地"在,隻要遼東巡撫畢自肅才氣保錦州和寧遠不失,跟著登萊軍逐步規複昔日的盛況,駐紮在皮島之上的毛文龍的處境便會愈發不堪。
不過是幾日的工夫,建州女真恐有挪動,遼東大戰將起的動靜便如同一道颶風普通,囊括到千裡以外的京畿之地。
袁可立如此反應倒是讓周遇吉有些摸不到腦筋,固然毛文龍向來都冇有讓朝廷往皮島調派"監軍",對於麾下士卒人數也是諱莫如深,但按照天津及登萊向皮島運送的物質推算,毛文龍麾下起碼也有狼兵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