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_第31章 何去何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大朝會結束當日,"出儘風頭"的次輔施鳯來便以精力有限為由再度上書,要求回籍終老。

不知是為了安撫這些六部堂官,亦或者天子本就偶然"趕儘撲滅",對於幾人的請辭天子並未應準,反而派人好言安撫。

天子這段時候以來的所作所為,倒是對得起先帝的那句"吾弟當為堯舜。"

二十七日,宮中傳出動靜,以時勢艱钜,當擴大閣臣數額為由,起複原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孫承宗。

...

除此以外,素有六部尚書之首的吏部尚書周應秋也被天子交由三法司查辦,如果在加上最早伏法的兵部尚書崔呈秀,朝野上的首要位置均是被天子收回。

一時候,北都城中的吏治倒是為之一清,令得城中百姓嘖嘖稱奇,望向紫禁城的眼神也是愈發畏敬。

...

首輔黃立極早已離京,次輔施鳯來及閣臣張瑞圖又於大朝會結束那兩日前後離職,彼時的內閣僅剩下李國普一人。

次日,又以遼東軍事嚴峻為由,告急起複右斂都禦史李邦華。

眼神浮泛,陸澄源一邊手舞足蹈,一邊自言自語,如若不是因為其身上穿戴的青色官袍,怕是已然有人對其破口痛罵了。

但聖諭中卻冇有對所謂的"身材大好"做詳細的申明,也冇有官員自討敗興的去詰問。

數日今後,當北都城中的"風雨"傳至山西蒲州的時候,一貫喜怒不形於色的閣老韓鑛倒是罕見的發了脾氣,令得府中服侍的下人紛繁噤若寒蟬。

"閹黨冇有倒,東林也冇有捲土重來..."

天子對於魏忠賢的包庇的確不加粉飾,隻是撤去了其全數官職,一句交由錦衣衛南鎮撫司查辦便草草了事。

福無雙至,禍不但行。

京師當中如陸澄源這等上書請辭的官員不在少數,皆是因為旬日之前的那場大朝會過後,大明宦海可謂是經曆了一園地動。

本覺得新帝繼位,又有眾報酬其馳驅,本身當順理成章的起複,入京輔政,重新執宰天下,卻冇想到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

天子已然下旨,以"寧錦大捷"之故,升任太仆寺卿畢自肅為遼東巡撫,提督遼東軍務,併發內帑白銀五十萬兩,以犒賞邊軍士卒。

自那一日大朝會結束後,他便是變成如此模樣,每日不等下值便是自署衙當平分開,上官見狀也不非難他,隻是憐憫的搖了點頭。

見得前後兩名閣臣離職,本是心灰意冷的"東林官員"再度歡樂鼓勵,模糊間好似有了新的氣象。

感遭到天子近乎於咄咄逼人的態度,刑部尚書薛貞,工部尚書薛鳳翔,戶部尚書馮嘉會幾人在同一日上書天子請辭。

換言說,是否起複韓鑛隻在天子的一念之間。

...

俄然一陣風起,獨自垂向陸澄源的麵門,令其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噤,也從失神的狀況中醒轉過來。

幾近大家都曉得,這位率先吹響"撥亂歸正"的工部主事的宦途怕是慢慢於此了。

次日,閣臣張瑞圖也是上書請辭,給出的來由一樣是"精力有限",要求回籍終老。

"為何會如許?"

除了東林官員如喪考妣以外,"閹黨"官員也是大家自危,不知所措。

固然眼下還冇有報酬難陸澄源這位工部主事,但隻要魏忠賢有捲土重來的那一天,等候他的定然是暴風驟雨的抨擊。

這一次,天子冇有像平常一樣留中不發,而是乾脆利落的同意了這位"閹黨"骨乾的離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