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朱元璋,我當逍遙王不過分吧?_第275章 吳王削藩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那曾經與大明對峙的北元,現在已完整毀滅,煙消雲散,不再對大明的邊陲構成任何威脅。

“而大明境內諸多隱患,氏族儒家等等,也在厥後的打壓誅殺之下,垂垂被連根拔起。現在的大明,想必今後會在年熟行中構成一副亂世之景。”

聽著二哥的話,朱棣這個暴脾氣的傢夥,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氣憤,忍不住破口痛罵起來:“安慶那丫頭,做出這等胡塗事,實在是有辱皇家顏麵!三哥,一會咱去經驗經驗她,為了一外人,就敢欺負二哥!”

“我誌不在軍中,一心隻想結壯學醫罷了。現在醫術倒是學了些,本來還憂愁今後父皇和母後他們不會同意我從醫,現在好了,不消我去挨父皇的揍了。”

天氣未明,大明的文武百官便身著朝服,神采各彆,連續踏入奉天殿。奉天殿內燭火搖擺,映照在世人臉上,或凝重,或獵奇,或憂愁。

其他文臣紛繁擁戴,一時候附和之聲此起彼伏。

“兒臣願率先自請削藩,上繳封地兵權,為朝廷分憂,為大明長治久安計。”

···

···

“我會以宗正名義,向父皇諫言,而後對於宗室,應放開限定,他們能夠帶兵兵戈,也能入朝為官,乃至從商亦可,天下百行,任由他們挑選,但毫不能再以皇室之人自居,享有虐待。”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神采卻愈發陰沉。

曾經困擾百姓已久的地盤兼併題目,也在朱樉的一係列管理手腕下,幾近獲得了妥當處理。

兄弟幾人手中本來正要舉起的酒杯,就那樣難堪地停在了半空,舉也不是,放也不是。

“大明廣袤國土,其他處所到處都需求銀錢開支,莫非能不管不顧嗎?”

至於朱橚,本就對軍事興趣缺缺,他一臉輕鬆地說道:“三位哥哥,弟弟我你們是曉得的,就更無所謂了。”

現在的大明,放眼望去,顛末一係列的竄改與生長,外在的威脅已然消弭,內部的諸多題目也大多獲得處理。

“可如果不能照實發放俸祿,這些王爺宗室,但是拿著父皇‘靖難’的旨意,有合法來由起兵造反啊!”

···

周王朱橚也趕快出列,伏地說道:“父皇,兒臣願跟從諸位兄長以後,削藩改製,為大明萬世基業,萬死不辭。”

因而,朱樉舉起酒杯,竭誠地說道:“二哥感謝你們了,是咱這個當哥哥的對不起你們,我自罰三杯!”

朱棡和朱棣,雖遠在邊陲,卻也聽聞了應天城邇來的各種風聲。

沉默半晌後,朱棡身為幾人的三哥率先開口,目光果斷地看著朱樉說道:“二哥,您說得在理。那你是籌算如何辦?你能說出來,必定是有了體例,我聽你的就是!”

朱樉看著麵前這幾位兄弟,心中懸著的一塊大石頭終究落了地,感到非常欣喜。

···

這一竄改,讓朱元璋及世民氣中的肝火,不知不覺間消逝了很多。

“現在我們已有十幾個兄弟,今後想必爹他還會添丁,我們臨時就按二十人來算。”

聽著朱樉這一番入情入理的闡發,朱棡幾人神采一陣紅一陣白,變得非常丟臉。明顯,他們都已深決計識到了題目的嚴峻性。

幾位老臣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秦王等王爺深明大義,此舉實乃我大明之幸,望陛下恩準,以順天意民氣。”

年關的腳步越來越近,凜冽的北風中,朱棡與朱棣二人快馬加鞭,終究回到了應天城。這座承載著大明興衰榮辱的都城,在皚皚白雪的映托下,顯得愈發寂靜厲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