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明鑒,潘季馴雖出身寒微,但其熟諳黃河河情,前次所提治黃之策看似天馬行空,實則是功在千秋的妙策,臣附和!”王崇古第一個站出來支撐。
如此,朱祁鎮的治黃工程在朝堂上便再也冇了阻力。
現在誰反對誰就是不顧蒼存亡活,你真想不通站出來反對,估計不出一個時候你就會被罷官奪爵被天子扔進錦衣衛,或者在天下百姓的罵聲中遺臭萬年。
說罷,朱祁鎮做回禦案前,從一旁的奏摺中抽出一份攤開,用手指導了點奏摺說道:“這是工部呈上來的治黃八策,朕前幾日和工部的幾位臣子一起參議了一番,感覺可行。”
有了王崇古的支撐,其他幾個內閣大臣隻好起家躬身表示支撐。
此時,一個瘦巴巴的老頭,拄著一根棍子上前顫聲道:“兩位大人,你們說的都是真的?皇上他白叟家真的不殺我們?”
說著,又扭頭對世人道:“鄉親們,我吳六對不起你們,是我扳連了大師,吳六此生無覺得報,來生如果還能投胎到吳家村,定然好好酬謝你們。”
“六子,還不把刀放下!”老頭舉起棍子,捅了捅吳六道。
朱祁鎮對王崇古如此識時務非常對勁,乃至還給了他一個讚成的眼神,這讓王崇古頓時心花怒放。
說著,將奏摺遞了出去。
“另有這麼一回事?”朱祁鎮起家笑了笑,伸了個懶腰,走到窗前看著窗外,想了想又道:“河南此次的事是個警鐘,朝廷高低當引覺得戒。”
老頭從未見太高高在上的官老爺竟然能這麼隨和,還親身扶著他說話,衝動的眉毛鬍子都抖了起來。
“真是一個於大膽兒啊!”朱祁鎮開了打趣道。
“隻是治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一年兩年也做不成,朕想著不如分步停止。”說罷,門口幾個宮人抬著一塊巨大的黃河道域圖走了出去。
看著蜿蜒盤曲,奔騰入海的黃河全域圖,朱祁鎮歎了口氣,道:“這條大河滋養了我中原數千年,也給我中原帶來了無數的災害,”說著,眼神又變的非常果斷,“但朕始終信賴,人,定勝天!”
~~~~~~~~~~~~~~~~
“那好,上麵我們就一起籌議一下如何分步管理黃河。”朱祁鎮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