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轉1906_182.第182章 文總的第二動物園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T-80輕型坦克蘇聯在二戰期間最早進的輕型坦克,但因為租借法案中供應的裝甲車遠比輕型坦克更適任窺伺與聯絡的任務。是以,統統的輕型坦克出產事情於1943年10月打消,統共隻要120輛T-80被出產了出來。以後戰役期間蘇軍就冇有再生長輕型坦克了。也能夠說,這是二戰終究版的輕型坦克。不過在這個期間它絕對不能算輕型。

遵循現在的目光看,“水獺”無疑是一款非常勝利的戰車,但文德嗣還是感覺因為它考慮了浮渡要求,以是裝甲和火力都比較貧弱,在南邊利用當然很合適,但是到了北方,能夠就會存在儲存力不敷和火力不敷的缺點。

客歲的公路通車總裡程已經衝破八萬千米,本年衝破20萬千米是冇有題目的。並且這些千米以及橋梁都是按後代正規標準修建的標準公路,在上麵跑七八十噸的車都冇題目,比原時空的紅朝建立那會兒的公路前提好了不知多少。

好吧,嚴格說來,文德嗣也是個“多炮塔分子”,但是他以為“多炮塔”隻合適在兵艦和飛機上呈現,坦克玩多炮塔就是歧途。彆的,中國裝甲車輛的開發題目上,文總最大的影響,就是冇有讓“半履帶邪教”在中國橫行。

此時,文德嗣正在武漢特種車輛設想院觀察,他對院長東方高說道:“自行火炮呢?”

以是在本位麵,中國的裝甲車輛一開端就冇有考慮“半履帶”這類腦洞佈局,要麼是輪式,要麼就是履帶式。

中國的坦克是在1910年底開端研製,遵循當時最大的幾家假想敵日本、俄國、英國的特性停止研發。因為日本是最大的假想敵,束縛台灣是此中最首要的部分,以是第一款坦克就被定位為水陸兩棲坦克。

但究竟倒是和假想相反的,這類奇葩玩意兒確切接收了二者的長處,但都是縮水的,並且還把二者的缺點一個不拉的擔當了下來,乃至還發揚光大了。它的後勤保護比履帶和輪式都困難,因為它需求籌辦兩套體係,同時它前麵的輪胎磨損極其嚴峻。

“水獺”兩棲戰車的車體設想新奇,與船的形狀近似,前部廣大而低矮,車體前部呈流線型,並有防浪板,炮塔裝在車體略靠後的處所。車輛尾部有個四葉片螺旋槳,水上行駛時靠它驅動,並由2個舵把持航向。車體另有浮動油箱以便增加車輛浮力。吊掛裝配采取獨立扭杆式,每側有4個負重輪、3個托帶輪。並且它采取了寬型橡膠履帶,使其能夠在泥濘、水網稻地步帶順利通行。

因為還是嘗試設備,“狼獾”的主兵器現在還冇終究決定,有關部分一共推出了25毫米、35毫米、45毫米三種口徑的主炮,發到軍隊去試用。

以是在反動戰役和束縛戰役中,坦克一向都冇有出場的機遇,連裝甲車出場的機遇都很少。無他,門路前提不答應。以是直到束縛全中國以後,會駕駛車輛的官兵越來越多,並且也有了充足數量的駕駛裝甲車輛的職員,文德嗣纔開端命令有關部分研製坦克以及其他裝甲車輛。

這些辦法使的重量“水獺”比起原型T-40A減輕了一些,但防備力、速率等機能還比原版有了上升。

“請您放心,文總,我們必然會完成任務!”東方高趕緊說道。

履帶車輛的越野才氣較好,但是乘載重量遭到限定,同時履帶的壽命,特彆是在越野的環境下較短,出產本錢上,履帶也比輪型車輛要高。車輪的壽命也高於履帶,同時輪式車輛能夠搭載的重量較高,但是輪式車輛在高乘載重量時所能夠通過的地形非常有限,並且在卑劣天候下的行走才氣遠不如履帶車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