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至公是籌辦玩一次大-躍-進,把本國戰列艦的主炮從310毫米級彆直接跳到390毫米級彆上。這也是天下各國主炮口徑晉升幅度最大的一次打算。
至於主炮的題目倒是完整不消擔憂,就連德國的390毫米主炮製造技術都是從奧匈的斯柯達公司引進的,當年他們和中國的技術合作可冇白玩。能夠說在本位麵,奧匈帝國具有僅次於中國的大口徑火炮製造技術。
該級兵艦意大利一共製作了兩艘,安德烈亞?多裡亞號和卡約?杜伊利奧號,都是1911年10月份完工,1915年的8月份和12月份接踵入役。
這兩艘戰列艦的表示也確切不負眾望,在科西嘉海戰中,表示極其搶眼。英法的那些戰列艦底子打不動它們的裝甲,而它們的390毫米重炮倒是極其要命的東西。英國的非洲號前恐懼就是被伊麗莎白皇後號一炮打爆了,另有鄧肯號、快速號和新西蘭號前恐懼,以及法國的讓?巴爾號恐懼艦也都是死在它們手裡。要不是奧匈帝國的水兵官兵本質差了點兒,英法的喪失還會增加。
這大抵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本位麵的日本在慘敗以後,反而比原時空的同期混得更好了。在協約國不吝血本的攙扶下,現在的日本水兵已經規複了部分元氣,起碼已經有了一戰之力。
………………………………………………
啟事有兩點,其一是因為這款主炮是牛牛當年給小弟日本量身訂造的,考慮到了日本的出產才氣,以是特彆降落了技術要求,簡化了工藝。而意大利人的出產才氣也就比日本強一點兒,這款主炮對於他們來講,更輕易上手。其二嘛,天然是對於日不落帝國的自覺信賴了,當今地球頭號水兵強國的東西能差嗎?
一戰發作後,日本的首要性開端逐步閃現,協約國對日本這個小火伴的攙扶力度就更大了,不但給了大量的存款,免除了大量債務,另有海量的物質訂單,以及各種先進技術都用力的塞給日本。
安德烈亞?多利亞級的竄改就很大了,一樣是遭到了伏羲級的刺激,意呆利當時對於新的戰列艦也提出了比原時空更高的要求,本來籌辦配置的12英寸級主炮就顯得後進了。意大利水兵就要求設想方把主炮晉升到14英寸級彆,設想師就在本來的根本長停止放大,重新設想了安德烈亞?多利亞級。
PS:月尾求票
………………………………………………………………
因而比原時空大了一圈的安德烈亞?多利亞級就呈現了,形狀和兵器佈局倒是竄改不大,兵器換成了三座三聯裝及兩座雙聯裝356毫米45倍口徑主炮,主裝甲帶厚度也增加到12英寸(原版是9。8英寸),這麼一來排水量就直線上升,達到了34000噸,比原版多了一半。
因而就有了這款原時空汗青上冇有的“伊麗莎白皇後級”戰列艦,固然這是縮水的巴伐利亞級,但也是奧匈帝國距今為止製作的最強大的戰艦了。“伊麗莎白皇後級”的標準排水量達到34500噸,三座三聯裝390毫米主炮,最大速率22節,續航力5000海裡。固然航速和續航力被砍了很多,但是裝甲卻一點兒冇縮水,360毫米的主裝甲帶,130毫米的程度裝甲,400毫米的炮塔和批示塔正麵裝甲,可謂防備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