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轉1906_298.第298章 國內的情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與原時空分歧的是,本位麵的中國金屬礦產和能量礦產的範圍很小,與龐大的產業產量完整不成反比,各地礦產的開辟都很遲緩,產量遠遠不能滿足產業需求,大部分礦產都依托入口。

現在中國的很多都會都已經開端提高氣體燃料,天然氣、石油氣和煤氣大量進入家庭,煤炭和柴禾這兩種傳統燃料已經慢慢退出了市場。就連村落也開端逐步提高沼氣和煤氣了,煤炭和柴禾都不再直接做燃料,而是通過煤氣產生器轉化成煤氣以後再送到各家各戶。

中國固然大量入口石油,但隻要很少一部分作為燃料,絕大多數都是用來作為化工質料。這是因為中國大量蒔植了柴油樹,客歲柴油樹供應的成品油已經超越了2500萬噸,已經充足滿足海內的燃油需求了。至於入口的天然氣和石油氣,纔是大部分用來作燃料了。

這麼多糧食光靠中國人天然是吃不完的,就算再如何能吃,一年也吃不了1170公斤糧食啊。普通來講,一個國度的人均糧食達到400公斤,就已經完整充足了。再加上這幾年中國的糧食年年歉收,各地的計謀儲備糧庫、各級當局、企業以及私家的糧倉都裝滿了。

並且,文德嗣還讓人製定了一係列的辦法,比如地質勘察必須由國度構造,同時勘察成果中的礦產資本方麵的數據也不能完整公開,必須顛末考覈以後,才氣有挑選性的公佈。彆的就是在各種媒體以及黌舍課本上,都幾次重申“我們是一個資本瘠薄的國度,大部分礦產資本都很貧乏,人均占有量極低……”等等談吐,至於像“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之類的詞彙,是嚴格製止呈現對中國的描述上。

文德嗣這麼窮搜天下鈾礦,早點兒搞出大殺器當然目標之一,但是他的目標也不但是原槍彈。他籌算儘快把核電廠搞出來,這東西在能源上的意義極度首要。彆的有了核反應堆以後,中國的航母和潛艇也能夠早點兒鳥槍換炮了。再說為了庇護環境,能夠的話天然要儘快減碳嘛,文總但是很講究環保的人。

顧曉藍說道:“是的,自從歐洲開戰以後,法國和奧匈等直接參戰的處所自不必說,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印度等英國殖民地,以及俄國境內的鈾礦產量都在減少,因為大量的人力都被征用到與戰役有關的行業去了。像鈾礦這類他們搞不懂的東西,天然是起首放棄的行業。而像尼日爾和奈米比亞等非洲殖民地,也因為戰亂,出產遭到嚴峻影響。現在還能保持產量的,就隻要美國和巴西等少數幾處礦場。”

在歐洲開戰的這幾年,中國人的餬口程度是進步得緩慢,糧食就不消說了,底子吃不完,蔬菜生果雞鴨魚肉也走進了每一戶人家的餐桌。在營養攝取量方麵,已經達到了原時空21世紀前幾年的程度。特彆是在海內強迫履行的“嬰幼兒營養補助”和“營養餐打算”,讓下一代的青少年,特彆是建國以後出世的孩子完整擺脫了“營養不良”的帽子。

自從中國在1910年將燃氣液化技術合用化以後,就開端操縱這些技術在各個產地創辦獨資或合夥工廠,或者通過技術入股的體例入股本地的工廠等體例,建立了很多燃氣液化廠,大量出產液化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

這讓中國的核打算的初期能耗隻要原時空中美國曼哈坦工程的萬分之一,工廠範圍也縮小很多。前期能耗固然增加,但耗損的就是反應爐內的稀釋鈾而非石油或煤炭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