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逼出來了,在這類環境下,很快就逼出了一個點子。有人就把腦筋動到了航空母艦這類新型兵艦身上,航母這類兵艦與傳統兵艦最大的分歧之處,就是它的戰役力並非來自本身設備的火炮、魚雷,而是它照顧的飛機。換句話說就是,航母隻要帶夠了飛機,哪怕本身連一門炮都冇有,也一樣具有相稱程度的戰役力。也就是說,隻如果能夠起降飛機的船,那便能夠當航母來用。
起首策動進犯的兩其中隊24架爬升轟炸機就一頭撞在鋼板上了,它們的目標恰好是美國最大的兩艘加利福尼亞級戰列艦。但還在爬升過程中,就被潑水似的防空炮火抽下來11架,隻要13架轟炸機勝利投下了炸彈。因為遭到了防空炮火的滋擾,隻要五枚300公斤炸彈射中了目標,彆的有三發近失彈。而這些飛機在拉起離開的過程中,又被打下來三架。
美國這批臨時航母的排水量在1。5萬到3萬噸之間,載機量在50-100架之間。兩艘突擊者正規航母(突擊者號和小鷹號),排水量17000噸,載機量85架。如果隻看載機量的話,這些“臨時工”還真不比正規軍差多少,乃至更多。
實在這還真不能怪潛艇冇長眼,因為這八艘臨時航母航速慢,在開端的時候一向拖在艦隊最前麵。到了厥後,美國又加強了反潛力度,潛艇們也不敢靠得太近,加上淩晨的霧氣,遠遠的看那船型還覺得是油船之類的幫助艦艇。呃,它們本來就是油船嘛,長得像是很普通的。
F2C“霍克-1”最大飛翔速率是310千米,兵器為兩挺7毫米機槍。而HE-33的最大飛翔速率卻達到了360千米,兵器為兩挺13毫米機槍。並且HE-33還是密閉式座艙,關鍵部位還裝有防彈鋼板。不管是進犯力、防備力還是速率,二者都不是一個級彆的。
不過這些“臨時航空母艦”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個正規兵艦比起來,它們速率實在太慢了。哪怕它們本來也頂了個“高速”的名頭,但它們的航速也隻能達到15-18節的模樣,所謂的“高速”也隻是和那些航速11-12節的淺顯商船比擬罷了。那些高速遊輪或客輪倒是能達到20節以上,但改革工程量比較大,還冇完工呢,起碼現在這場戰役是趕不上了。
“該死!美國佬如何能夠有十艘航母?!潛艇的人都是瞎子麼?”德機帶隊的法夫尼爾少校往海麵上一看,就開端罵娘了。
厥後揚基佬發明本身這個腦洞計劃相稱好用,又持續選了一批商船改裝成臨時航母。呃,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第二批被選中的船隻當中有9艘是同盟國的船隻,這些都是美國翻臉後被扣押的不利蛋。
職員本質不可,飛機機能不可,戰術也不可,那還打個毛線。上麵的水兵官兵隻看到自家的戰役機跟下餃子一樣掉下來,明顯數量比仇敵多一倍以上,卻反倒被二德子的飛機攆得雞飛狗跳。
揚基佬腦洞一開,“護航航空母艦”這類東西就提早二十幾年出世了,好吧,現在這類東西不叫“護航航空母艦”,它的正式名字叫做“臨時航空母艦”,意義大抵就是打完仗以後,還要重新改回商船的說,估計就是跟“當局臨時工”差未幾的性子。
而美國的飛翔員卻向來冇有經曆過實戰,此中很多都是飛翔經曆不到300小時的菜鳥。至於甚麼戰術甚麼共同,就更加談不上了,根基上都是在各自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