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374章 秦國曆代君主6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明朝楊循吉:當時稱賢君,固未有出繆公之右者。而其亡也,三良殉而《黃鳥》之詩哀,或覺得此繆公之遺命也,其言過矣。繆公之於晉也,怨其君而矜其民,不忍其饑而死也;繆公之於秦也,自悔其過,不忍殺敗軍之三大夫,豈以無罪之三良而命之從死,必不然也。惟孫泰山止責康公,而不及其他,此為得其情者。(《史記評林·卷五·秦本紀》引)

北宋蘇轍:“厥後秦穆公東平晉亂,西伐諸戎;楚莊王克陳入鄭,得而不取,皆有伯者之風矣。然穆公聽杞子之計,違蹇叔而用孟明,千裡襲鄭,覆師於殽,雖悔過自誓,列於《周書》,而不能東征諸夏以終成伯業。莊王使申舟聘齊,命無假道於宋。舟知必死,而王不聽,宋人殺之。王聞其死,投袂而起,以兵伐宋,圍之玄月,與之盟而去之。雖號能服宋,然君子覺得此不假道之師也。齊靈公、楚靈王之所為,王亦為之,而尚何故為伯乎?於乎,此二君者,皆賢君也。兵一不義,而幾至於狼狽,不能與桓、文齒,而況其下者哉。”(《蘇轍集·五伯》)

春秋期間孔子:“秦,國雖小,其誌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絏當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