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取義渠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病危,《戰國策》記錄秦孝公想傳位於商鞅, 但是商鞅推讓不肯接管。秦孝公歸天後,在位二十四年,安葬於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繼位。 秦孝公歸天後,商鞅因被公子虔誣告謀反,敗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鹹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擴疆拓土,強大氣力。秦惠文王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穀,南下商於。
滅蜀敗楚
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是他平生中最大的亮點。對張儀,嬴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在秦與各國間龐大的邦交鬥爭中,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攻秦之兵。繼孝公用商鞅以後譜寫了又一頁君臣合璧的華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同一中國,秦國用士“不唯秦人”成為穩定的線路。用張儀又不唯采張儀之策。當張儀與司馬錯對是否平蜀產生狠惡辯論時,嬴駟決然委任司馬錯領軍平蜀,揭示了嬴駟審時度勢、高屋建瓴的王者風采。
慧眼識珠、任賢用能、甄拔人才。這是嬴駟獲得嚴峻政績的關頭。他不但重用嬴華、異母弟公子疾、司馬錯等秦人,也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諸如公孫衍、張儀、魏章等魏人都能為嬴駟重用。如果嬴駟不能識人善任,不能不拘一格地重用人才良將,他絕對是不會獲得嚴峻政績的,也絕對不會彪炳史冊的。
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公元前317年),魏、趙、韓、燕、楚五國結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長樗裡疾破魏、趙、韓三國軍於修魚,斬首八萬。臨時抵擋住東方聯軍的打擊。但西方的義渠又出兵襲破秦軍於李帛。在東西夾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時竄改計謀,於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用司馬錯之策攻蜀,破蜀軍於葭萌關,伐滅蜀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蕩、嬴姓,趙氏 ,戰國期間秦國國君(前311年—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姓,趙氏,名駟,櫟陽(今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人。戰國期間秦國國君、政治家。秦孝公之子,秦昭襄王之父。
擔當王位
秦惠文王七年,義渠產生內鬨,秦派庶長操趁其自相殘殺,安定了義渠。義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減弱。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國在義渠設縣,義渠稱臣。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秦國在西北地區占有了大片的良好牧場。
人物評價
《墾草令》在秦國勝利實施後,秦孝公於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海內實施第一次變法。其首要內容有:增加連坐法法律,輕罪用重刑;拔除舊世卿世祿製, 嘉獎軍功,公佈軍功爵軌製;重農抑商,嘉獎耕織,特彆嘉獎開荒;強迫推行個彆小家庭軌製等 。鹹陽(今陝西省鹹陽市東北)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臨渭河,順渭河而下可直入黃河,終南山與渭河之間可直通函穀關。為便於向函穀關以東生長,秦孝公於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調士卒,遵循魯國、衛國的都城範圍構築冀闕宮廷,營建新都,並於次年將都城從櫟陽(今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東南)遷至鹹陽,同時命商鞅在秦國海內停止第二次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