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歸天,享年七十五歲,葬於秦東陵 。返國繼位秦昭襄王,秦惠王之子,母宣太後。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與大力士孟說在洛陽周王室的太廟比賽舉龍文赤鼎,不幸脛骨被砸斷而死。武王俄然死去,又無子,為了繼任者的題目產生爭論。宣太後想立公子芾,與惠文後想立的公子壯爭秦王,並獲得樗裡疾的支撐。但是趙武靈王非要迎立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秦王,服從於趙國的壓力,最後立公子嬴稷為秦王,是為秦昭襄王。秦國的群臣大多表示反對峙他為君,但在魏冉等人的支撐下,作為武王同父異母的他,擔當秦王之位,是為秦昭襄王,又稱秦昭王。這時昭王幼年,母宣太後聽政,以魏冉為將軍。 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昭襄王接管右丞相甘茂的發起將武遂之地償還給韓國,向壽和公孫奭對昭襄王發起反對這件事。因為二人仇恨甘茂,不竭向昭襄王讒言。甘茂對此狀況相稱惶恐,驚駭有禍上身,假借討伐魏國為由,投奔齊國。秦昭襄王三年(公元前304年),秦昭襄王嬴稷與楚懷王熊槐在黃棘(河南南陽)締盟。同時秦國把上庸(湖北十堰竹山)給了楚國。秦昭襄王四年(公元前303年),齊、魏、韓三國因為楚國的啟事與秦國締盟,叛變了合縱的商定,結合在一起攻打楚國。楚國調派太子熊橫到秦國作為人質,秦國出兵救楚國,攻占了蒲阪(山西省運都會永濟市)、陽春(山西省運都會永濟市)、封陵(山西省運都會芮城縣風陵渡)。秦國再攻打韓國,又攻占了武遂(山西省運都會垣曲縣)。秦昭襄王五年(公元前302年),秦昭襄王嬴稷、魏襄王魏嗣、韓太子韓嬰,在臨晉(陝西渭南大荔)會晤。秦國把侵地蒲阪償還給魏國,抗秦合縱的盟約又崩潰了。楚太子熊橫從秦國逃歸楚國。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韓、魏、齊四國結合攻打楚國,楚國在重丘(河南駐馬店泌陽)大敗,楚國大將唐昧被殺。秦國的蜀侯嬴輝被誹謗進獻毒物,秦國調派大夫司馬錯擊殺了他。秦國持續攻打韓國,占據了穰城(河南南陽鄧州市)。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秦國的華陽君羋戎攻打楚國,斬首了3萬人,殺了楚國的大將景缺,攻占了襄城(河南許昌襄城)。秦丞相樗裡子病死了,樓緩繼為丞相。 並擊楚魏秦昭襄王八年(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邀楚懷王在武關(陝西商州商南)會晤締盟,途中俄然挾製楚懷王到鹹陽,逼迫楚懷王割巫郡(重慶巫山)、黔中郡(湖南湘西土家屬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的地給秦國。楚懷王氣憤回絕,因而昭襄王拘留了楚懷王不讓他歸去。秦國任命齊國的孟嘗君田文為秦相。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嬴稷聽信讒言,籌辦殺了田文,田文逃回齊國。秦軍出武關攻打楚國,斬首了5萬人,攻占了楚國的十六座城。秦昭襄王十年(公元前297年),楚懷王從秦國的囚拘中逃脫,秦軍遍及在楚道上搜捕,楚懷王熊槐投奔趙國,趙國不敢收留他。在投奔魏國的時候,秦兵追到魏國抓住了楚懷王。秦昭襄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死了,秦國償還了他的屍身。 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秦國任命穰侯魏冉為丞相。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韓、魏攻秦,秦國任命白起為元帥,在伊闕(河南洛陽南)兵戈,打敗了二國聯軍,大獲全勝,斬了24萬人,擄獲了魏國和韓國的聯軍統帥——魏國大將公孫喜。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秦國攻打韓國,攻占了宛城(河南南陽)。秦昭襄王十七年(公元前290年),魏國割河東(山西)400裡、韓國割武遂地(山西運城垣曲東南)200裡給秦國。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秦國的大良造白起、客卿司馬錯,率軍攻打魏國,軍隊打到了軹城(河南濟源縣),攻占了大小六十一個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