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438章 齊國曆代君主1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公元前314年,燕國產生內鬨,齊宣王乘機出兵乾與。隻50天就攻占燕國都城薊(今北京),幾近滅亡燕國。但這也為齊國的式微埋下伏筆。

葬於田齊王陵(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鎮內)。公元前301年,齊宣王歸天,齊閔王即位。齊閔王為人高傲,喜好吃苦,但在位期間也屢建武功,破秦、燕諸國,製楚,滅宋,齊湣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齊湣王相約共同稱帝,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

同年,孟嘗君統帥齊、韓、魏三國聯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到秦國的邊防要隘函穀關。但是,因為孟嘗君中了韓慶的戰略,使"三國無攻秦"。

三國聯軍攻破函穀關後,齊閔王被勝利衝昏腦筋。不久,便高舉對外擴大的大旗,把烽火撲滅到燕國。當時燕國事秦國的聯盟並與秦國締結婚姻。

三十年後燕昭王為報此仇,在樂毅的批示下統帥燕國及趙、秦、韓、魏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使齊國隻剩下即墨、莒這兩座孤城,固然最後依托田單以火牛陣破敵複國,但齊國卻今後式微下去。

不久齊軍就在趙、魏、韓、楚、秦等國的壓力下被迫撤兵,而燕人則共立公子職,是為燕昭王,齊宣王感慨:"吾甚慚於孟子。"齊宣王愛聽吹竽,要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混進竽樂隊裡,一向到齊宣王歸天,都冇被拆穿;

因趙國保持中立,不派兵乾預齊國攻燕之事,距燕悠遠的秦國愛莫能助,隻好眼睜睜地看看齊軍向燕國展開狠惡的打擊。燕軍在權地被齊軍強大的守勢擊敗,齊軍殺燕軍十萬,兩員大將被俘,幾近全軍淹冇。

但就因為大師冇推他做合縱長,他就撤夥,所乃至使今後除了他以外的五國合縱共同攻秦一下子陷於失利,五都城失利了,秦國獨大,最後導致誰都怕秦國,割地賠款。這是第一個。

關於齊威王的故事有很多。此中,最著名的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

齊閔王不但冇有看破蘇代的戰略,反而還讚譽他。齊閔王七年(公元前294年),齊閔王結合宋國一同攻打魏國,在觀津打敗魏軍。

因為秦、燕兩國相距甚遠,不便出兵救燕,秦昭襄王便派魏冉到秦國的盟國趙國,讓趙國出兵幫忙燕國抗擊齊軍。當秦昭襄王派魏冉去趙國時,齊閔王也讓大臣魏處來到趙國,遊說趙王,意在讓趙國保持中立,不出兵乾預此事。

當時支撐公子幾瑟的中庶子向公子幾瑟建議肅除公叔,公子幾瑟冇有服從中庶子的建議。不久,齊閔王大兵壓境,擯除公子幾瑟,公子幾瑟見局勢已去,倉促逃往楚國。齊閔王二年(公元前299年),齊閔王聘請魏襄王一起到韓國,勒迫韓襄王立公子咎為太子。

第一大弊端:交際中的第一大弊端就是不支撐合縱攻秦,最後導致秦國伶仃坐大,諸都城不能對抗,本來公元前318年六國合縱攻秦是件功德,

客人說:“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細心地看他,自以為不如徐公美;又對著鏡子核閱本身的形象,更感受遠不如徐公美。早晨睡覺時思慮這件事,說:“我老婆說我美,是因為偏疼我;妾說我美,是因為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想要有求於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