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83年),秦國篡奪魏國的安城,秦軍達到魏都大梁後分開。魏昭王十九年(公元前277年),魏昭王歸天,其子魏圉繼位,是為魏安厘王。
穰侯在韓使陳筮遊說下,會同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陽率軍急行八天,赴華陽擊敗芒卯軍,三員大將遭俘,被殺十三萬人;大臣段乾子請割南陽予秦乞降,蘇代進言諫阻,遂決定不納蘇代之諫以割讓南陽乞降,而集合力量保衛修武。同年白起打擊魏國,孟嘗君田文保舉芒卯為主帥,白起在華陽大敗魏軍,芒卯敗北而逃,田文失勢後,他的很多門客投奔信陵君門下。
魏惠王聽了淳於髡的話,抱愧地說:“的確如此,是我的不對,淳於先生不愧為賢人。他前次來,恰好有人獻馬,第二次來,又有人獻歌頌藝人。當時我固然讓擺佈的人退下,表示對他的尊崇,但精力還是集合在馬和歌頌藝人身上。”
魏安厘王把大將軍大印授給信陵君,任命信陵君為魏國軍隊的最高統帥。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信陵君派使臣把本身擔負魏國軍隊大將軍職務一事通報各個諸侯國。諸侯們得知信陵君擔負了魏軍的大將軍,都各自調兵遣將救濟魏國。
人物評價:
魏惠王綜合提及來不算是昏君,嚴格的說,他初期是嚴明的強君,暮年開端走下坡路,成為一個庸君,以是不能一概而論,認定魏惠王是昏君。魏惠王初期勵精圖治,勤於理政,再加上有公叔座為相、龐涓為將,在奪位之戰後很快規複了海內的次序,妥當處理了貴族和布衣之間的衝突;重創秦軍,打的秦軍節節敗退,迫使秦孝公遷都;
公元前274年,安厘王警悟到局勢嚴峻,與齊國再訂南北合縱聯盟,秦國反應激烈,穰侯再攻,篡奪四個都會,斬殺四萬人。公元前273年,安厘王與趙惠文王結合進犯韓國,包抄華陽(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新鄭市北。春秋時鄭華邑,戰國時改名華陽,前後屬魏、韓);
公元前352年,魏惠王再次構築長城。魏國雖遭桂陵重創,國力耗損,但軍事上還保持著強大的陣容。公元前344年,魏惠王服從於衛鞅的遊說,去侯稱王。同時調集逢澤(今河南開封南)之會,邀宋、衛、鄒、魯等國國君及秦公子少官會盟,而後同朝見周天子。逢澤之會遭到了韓國等大國的抵抗,因而韓魏翻臉。
魏襄王九年(公元前310年),魏襄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張儀、魏章相魏。魏襄王十一年(公元前308年),魏襄王與秦武王贏蕩在應城相會。魏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7年),魏太子到秦國朝拜。秦國來打擊魏國的皮氏,冇有霸占就撤兵了。
魏安厘王懾於秦國的強大氣力,隻是派出軍隊虛張陣容,不敢讓魏軍與秦軍交兵。信陵君采取魏國隱士侯贏的戰略,盜取了魏安厘王變更軍隊的兵符,批示魏國雄師逼退了秦軍,為邯鄲消弭了圍困。信陵君怕魏安厘王憤怒本身盜取兵符擅殺軍隊統帥的行動,不敢回到魏國,就讓軍隊將領帶領魏國雄師返回魏國,本身與門客留在了趙國。
長平之戰後,公元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抄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情勢危急。趙國平原君的老婆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要求魏國救濟,魏安厘王驚駭秦國,不敢進軍。信陵君與魏安厘王的寵妃如姬勾搭,從魏安厘王的寢室內盜出兵符,要劫奪晉鄙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