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伐取趙皮牢。彗星見。十二年,星晝墜,有聲。
二年,城安邑、王垣。
十七年,與秦戰元裡,秦取我少梁。圍趙邯鄲。十八年,拔邯鄲。趙請救於齊,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桂陵。
秦昭王謂擺佈曰:"今時韓、魏與始孰強?"對曰:"不如始強。"王曰:"今時如耳、魏齊與孟嘗、芒卯孰賢?"對曰:"不如。"王曰:"以孟嘗、芒卯之賢,率強韓、魏以攻秦,猶無柰寡人何也。今以無能之如耳、魏齊而率弱韓、魏以伐秦,其無柰寡人何亦明矣。"擺佈皆曰:"甚然。"中旗馮琴而對曰:"王之料天下過矣。當晉六卿之時,知氏最強,滅範、中行,又率韓、魏之兵以圍趙襄子於晉陽,決晉水以灌晉陽之城,不湛者三版。知伯行水,魏桓子禦,韓康子為參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能夠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汾水能夠灌安邑,絳水能夠灌平陽。魏桓子肘韓康子,韓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於車上,而知氏地分,身故國亡,為天下笑。今秦兵雖強,不能過知氏;韓、魏雖弱,尚賢其在晉陽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時也,願王之勿易也!"於是秦王恐。
十年,張儀死。十一年,與秦武王會應。十二年,太子朝於秦。秦來伐我皮氏,未拔而解。十四年,秦來歸武王後。十六年,秦拔我蒲反、陽晉、封陵。十七年,與秦會臨晉。秦予我蒲反。十八年,與秦伐楚。二十一年,與齊、韓共敗秦軍函穀。
惠王數被於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鄒衍、淳於髡、孟軻皆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虜,大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叟不遠千裡,辱幸至獘邑之廷,將何利吾國?"孟軻曰:"君不成以言利如果。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慾利,高低爭利,國則危矣。為人君,仁義罷了矣,何故利為!"
十三年,秦拔我安城。兵到大梁,去。十八年,秦拔郢,楚王徙陳。
十三年,秦獻公縣櫟陽。十五年,敗趙北藺。
襄王元年,與諸侯會徐州,相王也。追尊父惠王為王。
九年,與秦王會臨晉。張儀、魏章皆歸於魏。魏相田需死,楚害張儀、犀首、薛公。楚相昭魚謂蘇代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私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然相者欲誰而君便之?"昭魚曰:"吾欲太子之自相也。"代曰:"請為君北,必相之。"昭魚曰:"柰何?"對曰:"君其為梁王,代請說君。"昭魚曰:"柰何?"對曰:"代也從楚來,昭魚甚憂,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私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梁王,長主也,必不相張儀。張儀相,必右秦而左魏。犀輔弼,必右韓而左魏。薛公相,必右齊而左魏。梁王,長主也,必不便也。'王曰:'但是寡人孰相?'代曰:'莫若太子之自相。太子之自相,是三人者皆以太子為非常相也,皆將務以其國事魏,欲得丞相璽也。以魏之強,而三萬乘之國輔之,魏必安矣。故曰莫若太子之自相也。'"遂北見梁王,以此告之。太子果相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