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464章 韓國曆代君主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國大將白起打擊韓國,占據了野王(今河南沁陽),韓桓惠王割上黨(今山西長治)給秦國乞降,上黨人既不想被秦統治,又有力抗秦,郡守馮亭率一郡軍民降趙。

趙武侯:趙武侯是趙烈侯的弟弟,烈侯身後,因為太子章年幼,群臣便擁立武侯擔當了國君之位。武侯在位期間構築了五原到陰山之間的長城,還構築了雲中城。

又誤覺得梁惠王卒後之八年,故遂彆見於此也。但是即據今本《偽 編年》,亦可證成餘定其事在梁惠王八年之說。而《今本》又並不以韓舉為韓將,亦可證 成餘辨史公及《集解》《索隱》以為韓將之誤。梁氏於《編年》未識《今本》之偽,故所辨訂多失之,亦可憾之事矣。(即如此處,謂趙、韓同時有一將,各名韓 舉,其為牽強難信,不辨可見。

韓襄王(出世年代日不詳─公元前296年),姬姓,韓氏,名倉,戰國期間韓國第八位君主(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96年在位)。韓襄王,宣惠王的兒子。

桓惠王元年(公元前272年),韓軍攻打燕國。九年(公元前264年),秦軍攻占了韓國的陘城,並在汾水旁築城。十年(公元前263年),秦軍在太行山進擊韓軍,韓國的上黨郡守獻出上黨郡投降趙國。十四年,秦國守取趙國的上黨。

趙敬侯趙章:趙敬侯,名章,是趙烈侯的兒子,趙武侯的侄子。武侯身後,被擁立為國君。敬候遷都邯鄲城,為趙國北進打下了堅固的計謀根本。彆的,敬候和韓、魏一起,將晉靖公廢為庶人,完整斷絕了晉國的祭奠。敬候固然不修德行,愛好喝酒與遊樂,但是敬候長於用人,使得趙國海內安寧,對外用兵也鮮有敗績。

韓厘王五年(公元前291年),秦國攻打韓國,篡奪韓國的宛地。[]韓厘王六年(公元前290年),韓厘王將武遂一帶二百裡的地盤割讓給秦國。[]韓厘王十年(公元前286年),秦軍在夏山打敗韓軍。]韓厘王十二年(公元前284年),

韓厘王(出世年代日不詳─公元前273年),姬姓,韓氏,名咎,韓襄王之子,戰國期間韓國國君,公元前296年—公元前273年在位。韓厘王十二年(公元前284年),韓厘王與秦昭王在西周國新城相會,助秦攻齊。齊國敗北,齊湣王出逃。

當初楚威王打擊魏國的時候,張儀對秦王說:‘秦國和楚國打擊魏國,魏國失利就會倒向楚國,韓國本來就是它的盟國,如許,秦國就伶仃了。我們不如出兵來利誘他們,讓魏國和楚國大戰,秦軍便能夠占據西河以外的地盤後再返來。’現在看秦王的模樣大要上是同韓國締盟,實在是暗中同楚邦交好。

韓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太子嬰歸天,韓咎與公子蟣虱爭奪太子之位。當時公子蟣虱在楚國作人質[1],蘇代設想讓公子蟣虱冇法回到韓國,因而韓襄王將韓咎立為太子。[

趙肅侯趙語:趙肅後,名語,趙成侯的兒子。肅侯期間,魏國已經冇有了昔日的榮光,齊國和秦國稱雄於東西方,各諸侯國間的戰役更加活潑和頻繁,趙國的計謀壓力非常龐大。趙肅後在位二十四年,幾近比年交戰,但卻冇有使趙國疲敝,反而悄悄鼓起。肅侯因病歸天時,秦、齊、楚、魏、燕五個大國,派銳師一萬,前來插手葬禮,足見肅侯的才氣和影響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