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477章 趙世家6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趙武侯趙武侯是戰國期間趙國的君主,趙烈侯之弟。趙烈侯薨,國人立其弟武侯。司馬光《資治通鑒》載: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趙烈侯薨,國人立其弟武侯。周安王十五年(公元前387年)趙武侯薨,國人複立烈侯太子章,是為敬侯。[1]《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烈侯卒,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卒,趙複立烈侯太子章,

魏文侯也不例外,但願子孫有才氣擔當本身的偉業。作為魏文侯的嫡宗子,魏擊天然成了魏文侯的重點存眷工具。約莫在小魏擊還冇有成年時,就安排田子方的儒家名流做他的教員,教誨他如何理家、治國、平天下。在父親的經心教誨與種植下,魏擊逐步生長為一名知書達禮、很有才調的政壇新年青的魏擊很快成為了父親爭衡天下的得力助手。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謀圖中山國。魏臣翟璜保舉中山國人樂羊,魏文侯頓時啟用樂羊,樂羊成為魏軍元帥,攻打中山國。可樂羊畢竟是中山國人,並且樂羊之子樂舒還是中山武公摩下的大將。再調派一個老將前去,反而顯得魏文侯用人疑神疑鬼,頗傷士人之心。因而魏文侯決定派兒了魏擊軍出征此次出征難度較大,中山國雖不屬於支流強國,但也民風彪悍,軍事強大。

而後數年接踵對齊、魏、衛、中山等國用兵。公元前376年,與魏、韓二國正式滅掉晉國,朋分晉國殘存領地。公元前375年,趙敬侯歸天,其子趙成侯即位,後葬於趙王陵。人物平生魏擊是晉國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擔當人。魏氏本是晉國六卿之一,魏氏的前輩們在殘暴的卿族鬥爭中,深切體味到擔當人的首要性。

趙烈侯(出世年代日不詳-公元前400年),嬴姓,趙氏,名籍,趙獻子(後追封為趙獻侯)之子,戰國期間晉國趙氏封君、趙國建國君主,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公元前453年,晉陽之戰,韓、趙、魏三家滅智氏,權分晉國,但在法律上從晉國離開出來,則始於趙烈侯。

任用良臣趙烈侯喜好音樂,對相國公仲連說:"我愛好的人,能夠使他權貴嗎?"公仲連說:"使他富能夠,使他貴則不可。"趙烈侯說:"對。那從鄭國來的槍、石兩位歌頌家,我賜給他們地步,每人一萬畝。"公仲連說:"行。"實際上卻不給他們。一個月後,趙烈侯從代地返來,扣問賜給歌頌家的地步。公仲連說:"正在尋覓,還冇有恰當的地步。"不久,趙烈侯再次詰問。公仲連始終不給,推說有病不上朝。

是為敬侯。是歲,魏文侯卒。敬侯元年,武公子朝反叛,不克,出走魏。趙始都邯鄲。[2]

並且魏氏(這個時候三家尚未分晉)的封地與中山國相隔千裡,中間夾著盟友趙氏的封地。遠征必定要勞師動眾,也就冇有甚麼突襲可言。這但是對魏擊的艱钜磨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