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祜采取了張當、陳忠的定見,並派班超之子班勇為西域長史,帶領500兵士出屯柳中城。班勇到西域後,依托河西四郡和西域屬國的軍事援助,擊退匈奴,討平車師,使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再次通暢。
太後秉政
元興元年十仲春辛未(公元106年2月13日),漢和帝駕崩,漢殤帝即位,劉祜的父親劉慶前去封地,鄧太後特詔劉祜留在京師洛陽的清河邸中,以劉祜為儲副。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八月,漢殤帝不幸早夭。劉祜因幼年便以聰明著稱,鄧太後與其兄鄧騭便決定迎立劉祜為帝。 鄧騭連夜持太後節驅逐劉祜入宮。
漢殤帝劉隆(生於公元105年-卒於公元106年9月21日),漢和帝劉肇少子,養於官方,東漢第五位天子,即位時離出世剛滿百天,是中國汗青上繼位春秋最小的天子,一歲時短命,也是中國汗青上是壽命最短的天子,諡號孝殤天子。
政治
永寧元年(公元120年)夏四月丙寅,劉祜的宗子劉保因刻薄實誠,在小學表示很好,獲得了鄧太後的嘉獎,因而鄧太後便將劉保立為皇太子。
何焯:"和帝誅竇憲,時年十四,其斷可比昭帝之明。"
喜好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平生請大師保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平生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元興元年十仲春(公元106年1月)辛未日,漢和帝在章德前殿歸天 ,此時劉隆剛出世100餘日。遵循傳統,擔當皇位的應是漢和帝的宗子劉勝,但劉勝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漢和帝皇後鄧綏以為他分歧適做天子。因而立劉隆為天子,是為漢殤帝,改年號為延平,封其兄劉勝為平原王 ,鄧綏進升為太後,並由鄧綏臨朝聽政。
胡寅:"孝和幼衝即位,年十有四而能誅鋤竇憲,自是大柄在手,威權不失,後十六七年間亦無大過舉,尊崇儒術,和睦兄弟,優禮賢者,克納嘉言,四夷希侵,中國綏靖,方之章帝實乃過之,而作史者未能浪費揚厲,曠闕多矣。"
鄧太後除對一些弊端停止調劑、肅除外,還非常重視儉仆與勸農。延平元年六月,詔令減損膳饈、帷帳、珍玩等耗物費工之物。而後,還命令郡國貢奉僅為原額的一半,禦府、尚方、織室所賣力的斑斕、冰紈、綺羅、金銀、珠寶、玳瑁、雕鏤等玩弄之物,一概不再持續造作,從而減省龐大的財務開支。
為了培養劉祜,鄧太後讓“諸儒多歸附”的名儒鄧弘到宮禁當中傳授劉祜。當時海內災害比年,民氣浮動。在劉祜即位的那一年,就有十八個郡國產生了地動,四十一個郡國產生了水患,二十八個郡國受風暴和冰雹的攻擊,群眾困苦不堪。
永元六年(公元94年),劉祜出世。 劉祜自幼聰明敏達,慈仁惠和,寬大博愛,好樂施予。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劉祜十歲,長於史乘,愛好經籍,漢和帝非常愛好並看重他,稱之為“諸生”,並多次召他入宮覲見,特加犒賞。漢和帝給他的賞玩、研習之物,是各個王子都莫與為比。
此時,雖說是劉祜當天子,但實際政務大權仍然握在鄧太背工中。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劉祜已十四歲。郎中杜根上奏鄧太後,說劉祜春秋大,應當獨立措置政務。鄧太後大怒,號令用布袋將杜根矇頭蓋臉套起,用棍棒擊殺,然後拋屍城外。杜根裝死,逃往宜城山當酒保。十五年後,劉祜親政,便將杜根召回。同年,大司空周章暗害廢黜鄧太後和劉祜,改立平原王劉勝為帝。此事被鄧太後發覺,鄧太後先發製人,因而十一月周章他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