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邁:"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代稱其明。然和帝時,竇憲兄弟擅權,太後臨朝,共圖殛斃。帝陰知其謀,而與表裡臣僚莫由親接,獨知中常侍鄭眾不事豪黨,遂與定議誅憲,時亦年十四,其剛決不下昭帝,但範史發明不出,故後代無稱焉。"
政治
人物評價
永寧元年(公元120年)夏四月丙寅,劉祜的宗子劉保因刻薄實誠,在小學表示很好,獲得了鄧太後的嘉獎,因而鄧太後便將劉保立為皇太子。
即位
因鄧騭無罪遇害,大臣們不平,大司農朱寵抬著本身的棺材上疏:“和熹皇後有聖善之德,是大漢的文母。鄧氏兄弟忠孝,同心憂國,是王室的依靠。他們功成身退後,還將本身的封地讓給賢者,這是曆代的外戚都冇有能與之比擬的。但是卻蒙受誣告,七人遇害身亡,有違天理人倫。應當妥當安葬他們,告謝亡靈。”
劉祜采取了張當、陳忠的定見,並派班超之子班勇為西域長史,帶領500兵士出屯柳中城。班勇到西域後,依托河西四郡和西域屬國的軍事援助,擊退匈奴,討平車師,使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再次通暢。
何焯:"和帝誅竇憲,時年十四,其斷可比昭帝之明。"
鄧太後除對一些弊端停止調劑、肅除外,還非常重視儉仆與勸農。延平元年六月,詔令減損膳饈、帷帳、珍玩等耗物費工之物。而後,還命令郡國貢奉僅為原額的一半,禦府、尚方、織室所賣力的斑斕、冰紈、綺羅、金銀、珠寶、玳瑁、雕鏤等玩弄之物,一概不再持續造作,從而減省龐大的財務開支。
胡寅:"孝和幼衝即位,年十有四而能誅鋤竇憲,自是大柄在手,威權不失,後十六七年間亦無大過舉,尊崇儒術,和睦兄弟,優禮賢者,克納嘉言,四夷希侵,中國綏靖,方之章帝實乃過之,而作史者未能浪費揚厲,曠闕多矣。"
歸天
劉祜早就不滿受製於鄧太後的職位,鄧太後的死對他來講無異於一次政治上的束縛。鄧太後身後不久,有幾個之前受過太後獎懲的宮人誣告太後兄弟鄧悝、鄧弘、鄧閭詭計廢劉祜,另立平原王為帝。這一誣告正中劉祜下懷,鄧悝等被判為謀反罪正法,鄧騭因不知情,被免官歸郡,受郡縣官吏的逼迫而死。
親理政事
暮年經曆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十月,劉祜在國庫資金完善的環境下,派人給乳母王聖大範圍修建宅第,位於津城門內,合兩坊為一坊,屋舍連接不斷,雕補葺飾,窮極巧伎,攻山采石,大匠左校彆部將作合幾十處,轉相迫促,破鈔巨億。中常侍樊豐、侍中謝惲等見楊震持續進諫都冇有被劉祜采取,因而無所顧忌,便假造聖旨,調發大司農的錢穀、大匠見徒的材木,各自修建起家舍、園池、廬觀,勞役破鈔無數。
軍事
此時,雖說是劉祜當天子,但實際政務大權仍然握在鄧太背工中。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劉祜已十四歲。郎中杜根上奏鄧太後,說劉祜春秋大,應當獨立措置政務。鄧太後大怒,號令用布袋將杜根矇頭蓋臉套起,用棍棒擊殺,然後拋屍城外。杜根裝死,逃往宜城山當酒保。十五年後,劉祜親政,便將杜根召回。同年,大司空周章暗害廢黜鄧太後和劉祜,改立平原王劉勝為帝。此事被鄧太後發覺,鄧太後先發製人,因而十一月周章他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