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565章 魏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應用各種戰略,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忙下,在擔當權的爭奪中克服了弟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諷暗害攻打鄴城,與之同謀的陳禕自首,曹丕率眾安定,誅殺魏諷。

政治?政治體製期近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兩項新政:第一項新政是拔除中常侍和小黃門,改設散騎常侍,散騎侍郎兩種官職,定員各四人,同時又宣佈:嚴禁宦人乾政、宦報酬官,最高隻能充當”諸署令“,從軌製上肅除寺人乾政的本源。為了傳之長遠,他還遵循”國有大事則鏤於金版“的古訓,命人把上述政令雕刻在金屬的簡策上,然後收藏於石室當中。第二項新政是采取陳群的定見,建立九品中正製,勝利和緩了曹氏與士族的乾係,獲得了他們的支撐,為稱帝奠定根本。他推行九品中正製後,用人權從處所收歸了中心,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慢慢被士族把持。

彆的,曹丕在位時,還假借征吳之名,安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處所盤據權勢,終究完成了北方的同一。漢末以來,青、徐一帶存在著以臧霸、孫觀等為首的盤據權勢,他們雖歸順曹操,卻具有獨立的地盤和兵力,曹操不得不對他們采納皋牢政策。曹操剛死,在洛陽的青、徐兵就產生騷動,曹丕采納撫而不討的戰略,穩住了他們,節製結局麵;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以孫權不納質子為由,三路伐吳,藉機剝奪了臧霸的兵權;黃初五年、六年(公元224年、公元225年),曹丕兩次親身督師伐吳,均止步於廣陵,未與吳軍比武,卻停歇了利城兵變,完整處理了青、徐的隱患。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於洛陽,曹丕從鄴城至洛陽擔當丞相位,稱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權的曹丕,麵對突而其來的權力交代,心機上不免有些衝動和誌對勁得。麵對從乃父手中領受下來的國度,深感完成乃父答覆國力和實現同一之遺誌,將是彆人生此前任重而道遠的任務。曹丕從東漢末年,法紀混亂的汗青中接收經驗,敏捷將權力集合在手,穩定政權局勢。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丕隨曹操南征張繡,張繡先降後反,曹操宗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遇害,年僅十歲的曹丕乘馬逃脫。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丕隨曹操攻破鄴城,納袁熙之妻甄氏。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丕被司徒趙溫保舉,曹操以為趙溫保舉他的兒子,並不是因為他實在的才氣,是以使侍中守光祿勳郗慮持節奉策免除趙溫官職。

七月,孫權遣使奉獻,同月,命夏侯尚、徐晃與蜀將孟達裡應外合,光覆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楊仆率種人內附,居漢陽郡。甲午,帶著軍隊駐紮在譙,在邑東以酒食慰勞六軍和譙郡父老。

當年大寒,水道結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期間,顛末雍丘,到曹植處所,與曹植見麵,增其戶五百。十仲春,曹丕一行從譙顛末梁,調派使者用太牢祭奠已故的漢朝太尉橋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